陈文龙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中斜桩基础动力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斜桩基础的抗震性能一直受到岩土工程抗震研究的关注,但目前饱和砂土中斜桩基础的抗震性能研究较为空白。为此,开展几何相似比为1:15的饱和砂土中斜、直桩振动台对比试验,考虑上部结构-桩基-饱和砂土动力相互作用,输入3种频谱特性不同的地震波,从上部结构水平加速度、承台水平加速度、承台旋转加速度、桩顶剪力和桩身弯矩5个方面探讨斜桩基础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斜桩基础具有更大的水平向刚度,能够有效减小上部结构和承台的水平加速度,且对承台水平振动的削弱作用是上部结构的2倍;在地震作用下,斜桩承台发生明显的旋转振动现象,其旋转振动程度大于直桩;斜桩的桩顶剪力小于直桩,其抗震效率对地震波频谱特性不敏感;斜桩的最大弯矩均出现在桩顶位置,输入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是斜桩最大弯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综合比较,饱和砂土中斜桩基础在抗震性能方面优于直桩基础,但应该重视斜桩承台的旋转振动和桩身抗弯设计。本研究可为斜桩基础在类似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陈文龙马建林王吉王蒙婷
- 关键词:斜桩饱和砂土振动台试验
- 基于PM4Sand塑性模型的土体液化侧移计算分析
- 2018年
- 采用PM4Sand塑性模型预测土体因地震而液化引起的侧移量。利用有限差分程序,引入依据临界状态理论、由应力控制的砂土屈服面塑性模型模拟可液化土,对既有液化场地进行分析,预测由地震引起的场地液化侧移。根据既有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相关地震波,获取场地输入地震波和可液化土的动力触探值,确定可液化土的本构模型参数,再根据摩尔-库伦破坏准则设置非液化土的相关参数。监测场地自由面的液化侧移,记录可液化土的孔隙水压力,并将地表加速度时程与初始输入地震波加以对比。结果表明:在输入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发生液化且产生侧移,所得预测值较实测值大;场地对地震输入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PM4Sand砂土模型适用于实际工程的液化侧移预测。
- 杨彦鑫陈文龙马建林林大富
- 关键词:地基基础可液化砂土
- 基于柱孔扩张理论的沉井刃脚极限土阻力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为解决目前刃脚极限土阻力计算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基于考虑剪胀效应的柱孔扩张理论,提出了刃脚极限土阻力的理论解答.首先考虑刃脚基础单侧方向破坏的特点,将两个刃脚对称拼接成一个整体基础进行计算;其次利用柱孔扩张理论,通过分析刃脚底部土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求得刃脚极限土阻力;最后利用离心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相比,当沉井下沉深度为36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6.6%,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当沉井下沉深度为5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1.36%,当沉井下沉深度为10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19.5%,当沉井下沉深度为15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9.70%.计算值与离心模型试验值、现场实测值均吻合较好.本研究可为刃脚极限土阻力计算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 周和祥马建林胡中波陈文龙杨柏
- 关键词:刃脚剪胀效应
- 上覆土嵌岩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及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随着我国西部输电线路工程的快速发展,杆塔基础抗拔问题日益突出,岩体的破坏模式、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岩体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桩侧摩阻力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对岩体破坏形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拟合,得到了统一的函数描述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出上覆土嵌岩扩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对该计算方法作了简化分析,将积分计算值和简化计算值分别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土嵌岩扩底桩的软质岩破坏模式为喇叭型曲面,可用统一的幂函数形式进行描述。简化计算方法的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新方法对西部山区杆塔基础的抗拔设计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 王钦科马建林陈文龙杨彦鑫胡中波
- 关键词:扩底桩离心模型试验极限抗拔承载力
- 高层斜交钢框架三维整体结构的抗水平推覆性能分析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高度在不断的攀升,对结构的抗侧刚度也要求随之增加,人们需要更加适合于抵抗水平侧力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而传统的正交框架结构随着高度在增加不能很好地满足抗侧刚度的需求,于是斜交网格框架结构随之诞生.为...
- 陈文龙彭子祥刘成清周颖赵世春施卫星
-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侧刚度
- 文献传递
- 余震地区桥梁施工过程易损性分析
- 震后灾区重建工作中,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应迅速修复或重建,以满足灾区交通需求。施工过程中,桥梁整体结构体系尚未形成,且短期内余震频发,将严重威胁着结构安全。通过主余震序列早期阶段余震发生频次的统计结果,回归出余震发生概率模...
- 杨成陈文龙徐腾飞
- 关键词:余震地震危险性分析高墩桥梁施工易损性
- 文献传递
- 余震地区桥梁施工过程易损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震后灾区重建工作中,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应迅速修复或重建,以满足灾区交通需求。施工过程中,桥梁整体结构体系尚未形成,且短期内余震频发,将严重威胁着结构安全。通过余震序列早期阶段的统计结果,回归出余震发生概率模型,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PSHA),提出了桥梁施工过程中易损性指标与考虑施工过程的易损性模型。以汶川地震为例,对一座山区高墩施工整个过程的易损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余震地区桥梁施工易产生开裂损伤破坏,影响结构耐久性,有必要对强震过后灾区桥梁施工阶段的地震损害风险做专门的评估。
- 杨成陈文龙徐腾飞
- 关键词:余震地震危险性分析高墩桥梁施工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