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妍

作品数:4 被引量:17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方法
  • 1篇预警模型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格局...
  • 1篇资源化
  • 1篇自然资源
  • 1篇文明建设
  • 1篇稳态转换
  • 1篇荒漠化
  • 1篇废弃物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国家城市环境...

作者

  • 4篇陈妍
  • 3篇宋豫秦
  • 1篇乔飞
  • 1篇叶文虎
  • 1篇江磊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绿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草场植被盖度反演模型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为例被引量:25
2018年
作为草地资源大国,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草场退化形势。掌握草场植被盖度的历史演变趋势,是草场退化驱动力识别及风险评估的基础。目前已有研究多以参数回归方法估算植被盖度,但并未充分考虑其苛刻的使用条件。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及地面植被盖度监测资料建立非参数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并与传统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应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估算近10年来布尔津县草场植被盖度的变化趋势,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很难满足其基本的统计学假设条件,而随机森林模型不但无需进行假设条件检验,而且预测的准确性也优于以往普遍应用的线性模型。基于Landsat ETM+标准数据得到的反演结果较之TM和OLI数据普遍偏小,地表反射率数据虽然可以大幅降低传感器不同对反演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但结果仍存在约±10%的不确定性。涉及的草场类型众多,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后续研究需要分别计算其植被指数,并尽量减低传感器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陈妍宋豫秦王伟
关键词:植被盖度植被指数遥感影像
基于 In VEST 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区域尺度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 以北京为例被引量:143
2016年
为了探究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应用InVEST模型计算北京主要威胁源(城市、农村、主要交通干道、耕地)对生境退化的贡献,评估北京1990—2010年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生境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淀、朝阳、石景山和丰台四区,永定、潮白两河以及海拔75~100 m左右的平原-山区交界地带。威胁源对生境退化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以及主要交通干道。20年间,耕地的贡献率逐渐减小(从77.79%降至61.15%),城镇用地的贡献率则从18.10%提高到31.54%。1990—2000年间,生境质量在东城、西城外围的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四区呈环形集中退化趋势,生境质量总值下降2.3%。2000—2010年间生境质量在平原区呈现大范围分散式退化趋势;在房山西部山区以及密云、怀柔、昌平、房山海拔75~100 m左右的平原-山区交界地带呈现集中退化趋势;西北部和西部山区生境则得到明显恢复。总体看,第二个10年生境质量总值下降1.2%,退化程度较第一个10年有所减轻。未来的生境保护以及城市规划应重点关注生境退化最为突出的平原与山区交界区域。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陈妍乔飞江磊
关键词:土地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与五次产业体系的构建
2017年
面对工业文明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废弃物消纳能力的有限性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应构建以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为主体的“第四产业”和以自然环境再生产为主体的“零次产业”,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五次产业体系基本框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发展零次产业和第四产业的可行性及重点领域,并阐释这两个新兴产业与传统三次产业的有机联系及产业链构建模式。
宋豫秦陈妍叶文虎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废弃物资源化自然资源
荒漠化预警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面对当前严峻的荒漠化形势,无论是国际和国家层面的应对框架,亦或是相关学术研究,都一致强调了荒漠化预警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推进缓慢。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传统荒漠化评价方法不足以为预警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第二,国内的研究者已建立了荒漠化预警框架,但可操作性不强,案例研究仍沿袭传统评价方法;第三,国外预警研究致力于识别荒漠化发生的征兆,早期研究主要基于植被和土壤调查,稳态转换理论提出后,主要的研究方法开始转向基于时间序列和基于斑块分布两大类。今后的预警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通过时间序列研究,探索生态系统的空间变化特征;第二,探索如何将荒漠化过程中的各种反馈机制以及人为压力融入到预警模型之中;第三,需要从加强可操作性的角度改善已有的预警框架体系。
宋豫秦陈妍
关键词:荒漠化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模型稳态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