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政

作品数:13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年代学
  • 4篇大兴安岭中段
  • 4篇岩石
  • 4篇中段
  • 4篇俯冲
  • 4篇俯冲作用
  • 3篇岩石成因
  • 3篇早白垩世
  • 3篇同位素
  • 3篇花岗岩
  • 3篇花岗质
  • 3篇白垩世
  • 3篇HF同位素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地质
  • 2篇早二叠世
  • 2篇锆石
  • 2篇花岗质岩石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
  • 2篇沈阳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3篇纪政
  • 11篇杨浩
  • 10篇葛文春
  • 7篇董玉
  • 3篇陈会军
  • 3篇毕君辉
  • 2篇张彦龙
  • 2篇王智慧
  • 2篇朱莹
  • 2篇谢健
  • 1篇王可勇
  • 1篇许文良
  • 1篇王清海
  • 1篇于倩
  • 1篇赵迪

传媒

  • 6篇世界地质
  • 4篇岩石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中段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正>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大兴安岭以其规模宏大的中生代火山岩带而闻名于世,一直是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相继对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高精度年龄数据的不断...
纪政葛文春杨浩赵国春王清海毕君辉董玉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北段免渡河地区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对大兴安岭北段免渡河地区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免渡河地区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97±2 Ma,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二长花岗具有高硅(Si O_2=67.45%~73.54%)、低Mg~#值(25~42)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免渡河地区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7.5^+11.9,t_(DM2)=554~838 Ma,暗示其岩浆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大兴安岭北段免渡河地区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谢健景妍纪政纪政陈会军陈会军
关键词: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岩石成因
黑龙江杂岩及相关侵入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对牡丹江洋演化历史的制约
黑龙江杂岩呈南北向带状断续展布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之间,由多种岩石组成,包括蓝片岩、斜长角闪岩、绿片岩、蛇纹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及大理岩等。目前,黑龙江杂岩是混有蛇绿岩残块的陆缘增生杂岩的认识已得到地质学界...
董玉葛文春杨浩纪政许文良
关键词: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被引量:16
2016年
通过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全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等方面问题。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分别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其年龄分别为143 Ma和141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上述两岩体的锆石ε_(Hf)(t)值为正值(分别为4.9~9.3和2.1~8.1),具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598~882 Ma,676~1 062 Ma),暗示其源于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纪政葛文春杨浩田德欣张彦龙陈会军
关键词: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
黑龙江东部桦南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为确定黑龙江省东部桦南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对花岗闪长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桦南地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123±1)Ma的早白垩世。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66.06%~68.75%)和全碱(6.40%~7.23%)含量,较低的MgO(1.19%~1.50%)含量,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及P元素,显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属性。花岗闪长斑岩的正ε_(Hf)(t)值(+6.30^+11.51)及其二阶段模式年龄(778~445Ma)指示其原始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认为桦南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董玉葛文春杨浩纪政王智慧毕君辉朱莹
关键词:早白垩世年代学佳木斯地块俯冲作用
中国东北地区显生宙岩浆作用和洋-陆格局及其与气候演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显生宙期间,地球经历了温室-冰室气候的周期性交替变化。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这种古气候的转变被认为是碳源和碳汇过程耦合的结果,但一直以来关于两者贡献程度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全球统计分析,不同学者提出大陆弧火山脱气模型和热带弧-陆碰撞模型用于解释整个显生宙古气候的演变,分别强调了碳源和碳汇的一级控制作用。为了检验上述模型,更好地理解古气候的转变机制和演化细节,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东北地区显生宙岩浆作用-矽卡岩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和构造背景,以及弧-陆碰撞的时代、规模和古地理位置,通过数据统计和作图对比,发现东北地区岩浆作用-矽卡岩成矿峰期、弧-陆碰撞缝合带的时空迁移与大气圈CO_(2)浓度和大陆冰川沉积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暗示东北显生宙构造-岩浆过程和古气候演变的内在联系。综合东北地区及全球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如下倾向性认识:1)洋-陆俯冲过程中火山-变质脱气的强度决定了CO_(2)排放量,而热带区域弧-陆碰撞缝合带的规模决定了全球硅酸盐风化速率和CO_(2)吸收量,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两者紧密联动,共同控制了显生宙古气候的演变;2)大陆弧岩浆作用的全球爆发不一定能造成温室气候的出现,如果缺乏充分矽卡岩变质脱碳反应,大陆弧CO_(2)排放通量与岛弧、大洋中脊和板内并无显著区别;3)SO_(2)属于短期效应气体,理论和实例研究均暗示爆发式火山作用难以诱发大冰期的形成,火山作用之于长期气候应该仍是促使地球升温而非变冷。
杨浩葛文春葛文春纪政董玉董玉
关键词:矽卡岩弧-陆碰撞
大兴安岭南段那斯嘎吐云英岩型铍矿化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探讨:独居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5
2022年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新发现的那斯嘎吐云英岩型铍矿点的独居石U-Pb年龄、主微量元素及Nd同位素组成,并与大兴安岭南段同期的经棚高分异碱长花岗岩中的独居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云英岩型铍矿化的形成时代与成因。那斯嘎吐云英岩主要呈带状赋存于早白垩世(~140Ma)碱长花岗岩岩体顶部,矿物组成包括石英、白云母、萤石、独居石以及锡石-绿柱石等铍-锡稀有金属矿物,其全岩Be含量可达397×10^(-6)~13908×10^(-6)。那斯嘎吐富铍云英岩-云英岩化花岗岩与经棚贫铍碱长花岗岩中的独居石均具有较高的ThO_(2)(平均值为3.01%~6.88%)和较低的UO_(2)含量(<0.55%),并呈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强烈Eu负异常(δEu<0.08)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经棚岩浆成因独居石(TE_(1,3)=0.95~1.00)相比,那斯嘎吐云英岩化相关的独居石具有明显高的TE_(1,3)值(0.98~1.26)。岩相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那斯嘎吐独居石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起源于高演化花岗质岩浆的富钠钙氟流体在其形成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独居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那斯嘎吐云英岩型铍矿化形成于早白垩世(~139Ma),与赋矿碱长花岗岩时代一致。那斯嘎吐独居石的ε_(Nd)(t)值为-0.29~0.95,与经棚独居石的ε_(Nd)(t)值(-2.38~-1.68)和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的全岩ε_(Nd)(t)值(-2.51~2.11)基本相当。独居石年龄和Nd同位素结果指示,那斯嘎吐富铍云英岩的形成与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晚期熔-流体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源区主要由新生和古老地壳物质共同组成。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查明早白垩世是大兴安岭南段Sn-W-Li-Be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回卷诱发的岩石圈伸展环境。那斯嘎吐云英岩型铍矿的发现表明大兴安岭南段具有铍成矿的良
吴浩然杨浩葛文春纪政王可勇井佳浩景妍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独居石
大兴安岭北段博克图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的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证据被引量:3
2018年
大兴安岭北段博克图地区高吉山岩体的岩石类型为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吉山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311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碱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铁、镁的特点,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明显[(La/Yb)_N=5. 00~14. 19],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及P元素等,具有负铕异常(Eu/Eu~*)=0. 47~0. 72,∑REE为49. 07×10^(-6)~139. 30×10^(-6),LREE/HREE=7. 93~13. 98。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显示碱长花岗岩具有正的ε_(Hf)(t)值(+8. 46~+12. 94),和较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501~783 Ma)。结合相关区域地质研究,认为大兴安岭北段晚石炭世高吉山岩体是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赵迪纪政杨浩和越景妍王清海陈会军
关键词:地球化学年代学俯冲作用
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安第斯型安山岩: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的产物被引量:18
2018年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中段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的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组成以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以揭示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早中生代期间南向俯冲作用的过程。火龙沟地区安山岩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具有典型的振荡生长环带和高Th/U(0.48~1.47)比值的特征,暗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火龙沟地区安山岩形成于236±1Ma的晚三叠世。这些晚三叠世安山岩的Si O_2含量为51.44%~66.67%,全碱(Na_2O+K_2O)含量为5.01%~6.88%,Al_2O_3含量为13.14%~19.20%,Fe_2O_3~T含量为5.11%~9.55%,Ti O_2含量为0.65%~1.66%,具有较高的MgO(2.15%~4.64%)、Cr(43.7×10^(-6)~212.0×10^(-6))和Ni(20.2×10^(-6)~100.0×10^(-6))含量以及Mg~#值(45~55),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和重稀土元素,且具有微弱的Eu异常(δEu=0.84~1.13),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安山岩中的锆石ε_(Hf)(t)值为+8.9^+11.6,相应的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525~414Ma。上述特征表明火龙沟地区晚三叠世安山岩岩浆可能起源于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源区可能还存在少量俯冲沉积物的贡献,并在岩浆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和磷灰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晚三叠世安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且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在晚三叠世期间经历了低角度俯冲到高角度俯冲的转变。
纪政葛文春杨浩毕君辉于倩董玉
关键词:兴蒙造山带
黑龙江东部依兰珠山变辉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对黑龙江东部依兰珠山变辉长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背景。变辉长岩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具典型的条痕状吸收特征和较高的Th/U比值(0.20~0.86),暗示其岩浆成因。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6±3)Ma,表明珠山变辉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变辉长岩具有贫硅,富镁、铁、铝、钙的特征;其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亏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珠山变辉长岩为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暗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在晚二叠世之前尚未碰撞拼合。
朱莹杨浩董玉和越毕君辉王智慧纪政
关键词:年代学地球化学俯冲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