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莹莹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针灸
  • 7篇温针灸
  • 6篇血栓
  • 6篇静脉
  • 6篇静脉血
  • 6篇静脉血栓
  • 6篇脊髓
  • 6篇脊髓损伤
  • 4篇神经功能
  • 4篇偏瘫
  • 4篇下肢静脉
  • 4篇下肢静脉血栓
  • 3篇低分
  • 3篇低分子
  • 3篇低分子肝素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静脉血栓形成

机构

  • 17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浙江省台州恩...

作者

  • 17篇刘莹莹
  • 7篇胡彩虹
  • 5篇李小军
  • 2篇陈峰
  • 2篇周彩莲
  • 1篇朱靖
  • 1篇樊留博
  • 1篇沈红青
  • 1篇马传花
  • 1篇郭群依
  • 1篇陈洪英
  • 1篇卢战
  • 1篇俞建松
  • 1篇杨英姿
  • 1篇朱海燕
  • 1篇朱健
  • 1篇董琴晖
  • 1篇胡彩虹
  • 1篇杨柳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医疗装备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康复治疗部治疗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膀胱电刺激法,两组均治疗8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残余尿量情况,并比较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50,P<0.05)。结论膀胱电刺激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SCI后NB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中的作用确切,能更明显改善排尿情况,减少残余尿量。
胡益俞建松刘莹莹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训练膀胱功能重建
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动作功能受损的主因之一,影响日常生活功能[1]。机器人辅助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脑卒中康复疗法,具有重复性、专一性、可定量评价等优点[2-3]。既往评价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训练效果多采用量表评定,结果较主观,三维步态分析具有数据客观、定量、可信度高等优点[4]。本研究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比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或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后其三维步态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胡彩虹李小军刘莹莹金坚
关键词:偏瘫三维步态分析
温针灸结合低分子肝素钙对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低分子肝素钙对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017年1~12月共纳入患者348例,采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2018年1~12月共纳入患者362例,采用温针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前、后股总静脉管腔直径及最大血流流速,股总静脉平均血流速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内皮素-1、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股总静脉直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血液最大流速、平均流速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总静脉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液最大流速与平均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内皮素-1、HIF-1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内皮素-1、HI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APTT、PT、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TT有所延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针灸结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谢敏飞杨英姿刘莹莹
关键词:温针灸低分子肝素钙ICU下肢静脉血栓
中药口服配合针灸治疗对健康管理的意义
2022年
目的:探究中药口服配合针灸治疗在中风后遗症健康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疾病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实施中药口服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生活依赖性。
符雅屏刘莹莹周苗
关键词:针灸中药口服中风后遗症健康管理神经功能
温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方法:40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5天、10...
刘莹莹朱靖胡彩虹
关键词:静脉血栓温针灸低分子肝素彩色多普勒
温针灸、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68例SCI后NB患者分为温针灸+膀胱功能训练组(研...
胡彩虹李小军陈峰刘莹莹
关键词:温针灸膀胱功能训练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情况膀胱功能
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co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对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强制性运动组和电针联...
樊留博刘莹莹卢战
关键词: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痉挛神经功能
文献传递
温针配合药物治疗脊髓损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药物治疗脊髓损伤(SCI)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SCI后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评分、患肢平面周径(大腿、小腿)、凝血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影像学指标[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及腘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患肢平面周径(大腿、小腿)、凝血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患肢平面周径(大腿、小腿)、凝血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SCI后DVT的有效方法,其机制或与其改善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流速度有关。
胡彩虹陈峰周苗刘莹莹
关键词:温针疗法脊髓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 6例、对照1组7 6例和对照2组7 4例。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对照1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1疗程,3组均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等级、Berg平衡评分(BB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等级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P<0.0 5);3组BBS、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BBS、BI、FMA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对照1组、对照2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反射性抑制模式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能显著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胡彩虹李小军周彩莲刘莹莹唐杰周苗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温针灸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危重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危重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医院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比较两组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结果(1)治疗后3 d、5 d、10 d及15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 d、5 d、10 d及15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 d、5 d、10 d及15 d观察组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血栓形成,对照组有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降低危重烧伤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高凝状态,从而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杨柳顾巧萍朱海燕刘莹莹
关键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危重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