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凡

作品数:44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血管
  • 11篇动脉瘤
  • 11篇颅内
  • 10篇栓塞
  • 7篇动脉
  • 7篇手术
  • 6篇栓塞治疗
  • 6篇脑血
  • 5篇胆碱
  • 5篇显微手术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5篇脑血管
  • 4篇乙酰胆碱
  • 4篇影像
  • 4篇影像学
  • 4篇急性
  • 3篇动静脉
  • 3篇血管病
  • 3篇血性

机构

  • 32篇贵阳医学院附...
  • 16篇贵阳医学院
  • 6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创伤烧伤与复...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4篇王凡
  • 29篇杨华
  • 23篇刘健
  • 22篇出良钊
  • 19篇隋建美
  • 17篇胡阳春
  • 7篇董明昊
  • 7篇彭岗
  • 6篇陈益民
  • 6篇杨明
  • 6篇严雄
  • 5篇徐源
  • 5篇官志忠
  • 5篇向欣
  • 4篇关锋
  • 4篇雍亚雄
  • 4篇隋健美
  • 4篇齐晓岚
  • 3篇章永祥
  • 3篇李玉明

传媒

  • 12篇贵州医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贵州省医学会...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第三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脑前动脉复合体影像学特征在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复合体影像学特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影像PACS工作站,采集3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或三维螺旋CT脑血管造影(3...
赵兵杨华刘健隋健美李玉明陈益民刘沣向欣出良钊宋士宾潘文王凡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
脑梗塞11例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2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支架扩张成型技术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陈安平杨华王凡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人类生命生活水
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净化系统临床应用的性能及用于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各20例,入院后均行DSA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为动脉瘤,经神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后同时采用脱水、止血、抑酸、抑制血管痉挛、镇静止痛、血压控制及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21d。治疗组患者通过腰椎穿刺置管连接脑脊液净化系统,连续治疗3d,8次/d,将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性脑脊液分次引流排出。结果两组根据CT影像学变化、脑血管痉挛缓解时间、脑脊液中红细胞数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净化系统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较显著,可较快减少颅腔内出血量,较早缓解血管痉挛,减轻临床症状。
雍亚雄李玉明杨华王凡出良钊关锋刘健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
鞍区病变致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2010年
胡阳春王凡
关键词:鞍区病变高钠血症下丘脑术前后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基因抑制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 AChR)基因沉默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PHF)1水平的影响及α7n 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转染α7 n AChR shRNA重组质粒,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α7 n AChR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Tau和PHF1蛋白水平。结果α7 n AChR基因沉默组与空质粒组相比,α7 n AChR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94%(P<0.01)和82%(P<0.01);Tau蛋白水平升高了65%(P<0.01);PHF1蛋白水平升高了58%(P<0.05)。结论α7 n AChR基因表达抑制后Tau和PHF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au蛋白和PHF1蛋白表达增加直接促进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这可能与AD的病理进程有一定关系。
周飞张淑丽李毅王凡官志忠齐晓岚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TAU
超选择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王凡出良钊胡阳春杨华隋健美刘健
关键词: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神经血管结构全脑血管造影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十分常见,颅内压增高是影响其预后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高颅压是使患者转归良好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寻求方便、快捷的颅内压监测方法一直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内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non-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FVEP-NIICPM)是应用较为成熟的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1-2],但其在重型颅脑损伤中价值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王凡胡阳春徐源杨明彭岗严雄杨华隋健美刘健
关键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
垂体脓肿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胡阳春隋建美刘健王凡董明昊杨华
关键词:垂体脓肿高信号垂体腺瘤影像学检查继发性尿崩症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个体化治疗14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几种常见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探讨其最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对145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3例行可脱性球囊栓塞,5例行可脱落球囊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行可脱性球囊结合Onyx胶栓塞,1例行可脱性球囊结合覆膜支架栓塞,10例行弹簧圈栓塞,4例行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6例行Onyx胶栓塞,4例行覆膜支架置入,8例行颈内动脉闭塞。对各种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颈内动脉保持通畅137例(94.5%),眼部并发症1例(0.7%),颈内动脉狭窄1例(0.7%),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1.4%),无相关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3年,复发5例(3.4%)。结论:个体化的介入方案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理想方法,可脱性球囊是首选,可脱性球囊结合其他栓塞材料及单独使用其他栓塞材料是有效的补充,闭塞颈内动脉应是最后的选择。
王凡向贤宏出良钊向欣杨明彭岗严雄章永详隋建美刘健杨华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可脱性球囊ONYX胶覆膜支架
α7尼古丁受体基因抑制对SH-SY5Y细胞胆碱酯酶及胆碱乙酰化酶水平的影响
2013年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中α7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基因表达,了解对细胞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化酶(ChAT)水平的影响。方法 SH-SY5Y细胞转染针对α7 nAChR的小干扰RNA(siRNA),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定细胞中α7nAChR、AChE及ChAT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α7 nAChR siRNA后,与对照组相比,α7nACh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α7 nAChR基因表达抑制能明显升高AChE及Ch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尤其是AChE的表达水平。结论α7 nAChR基因表达抑制可能通过增加细胞AChE水平而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解,而ChAT的表达升高可能为一种代偿机制,这可能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李毅王凡吴昌学官志忠齐晓岚
关键词:胆碱酯酶胆碱乙酰化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