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减贫
  • 5篇城镇化
  • 3篇实证
  • 3篇农村
  • 3篇减贫效应
  • 2篇实证检验
  • 2篇双重差分
  • 2篇农村劳动力
  • 2篇农村劳动力转...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劳动力
  • 2篇劳动力转移
  • 1篇东北经济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机制研究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中国城
  • 1篇中国城镇化
  • 1篇审视
  • 1篇省级面板数据

机构

  • 13篇辽宁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13篇何春
  • 4篇崔万田
  • 2篇王振
  • 1篇苏兆荣
  • 1篇谭啸
  • 1篇汤凯
  • 1篇肖艳霞
  • 1篇张合林

传媒

  • 3篇城市问题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管理现代化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财经科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创新科技

年份

  • 2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制。选取中国25个省份2000-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层面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区域层面上,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贫困减少的作用最大,东部地区最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技能等减贫建议。
何春崔万田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
河南省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都指出,要构建河南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本文认为实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重要策略和途径。为此,首先对河南的区域经济板块进行划分,然后对河南省区域发展差距及河南省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河南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肖艳霞何春张合林
关键词:区域经济
城镇化的减贫机制与效应——基于发展中经济体视角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本文将城镇化引入到贫困理论模型中,通过构建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对贫困的基本影响,同时选取3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2—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城镇化与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最优的城镇化水平。在达到最优水平前,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建设能够提高教育、健康、农业生产率,而教育、健康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有助于贫困的减少。
何春崔万田
关键词:城镇化减贫效应
城镇化的减贫效应——基于发展中国家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3
2017年
构建了城镇化和贫困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32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建设与贫困呈U型关系,而且存在一个城镇化减贫的最优水平;城镇化建设在达到最优水平前,有利于贫困的减少,当城镇化建设超过最优水平时,会产生过度城镇化问题,不利于贫困的减少。据此,从劳动者自身的角度进行了城镇化减贫的机制分析,并提出了减贫的对策建议。
何春崔万田
关键词:城镇化减贫效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被引量:20
2017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刘华珂何春崔万田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性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使用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然资源整体上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自然资源对西部地区来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且存在拐点,对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实证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得出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刘来会王振何春
关键词:自然资源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系统关联与协同优化——基于辽宁省联立方程的实证分析
2016年
在利用辽宁省1995—2013年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3SLS方法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间的关联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呈现良性互动关系,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呈现出"倒U型"关系。
何春苏兆荣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环境质量
东北经济失速的政策性因素——基于“东北振兴”政策效果的再考察被引量:25
2017年
近年来,东北地区陷入"经济失速"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因素很多,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基于政策层面的合理解释。鉴于此,在利用1995~2014年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13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在整体上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社会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何春
关键词:双重差分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的审视被引量:15
2016年
在利用199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在整体上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区域的协调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并且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物资本的增加来实现的,一般具有短期效应,那些具有长期效应并能够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产业结构、外商投资、人力资本水平等并未因政策的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
何春刘来会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双重差分
新常态下耕地资源保护的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引入STIRPAT模型对1978—2014年耕地面积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的增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耕地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人口的减少、产业结构的优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耕地的保护。研究认为,保护耕地资源可以从产业结构优化、统筹规划城镇化建设、完善农地征收制度等方面入手提供相应的政策对策。
何春王振
关键词:耕地资源保护STIRPAT模型动力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