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管理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管周围
  • 1篇血管周围间隙
  • 1篇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型
  • 1篇预后
  • 1篇认知功能损害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腔隙
  • 1篇腔隙性
  • 1篇腔隙性脑梗死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机构

  • 3篇广东省佛山市...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3篇李飞
  • 1篇刘清阁
  • 1篇潘志信
  • 1篇唐亚梅
  • 1篇叶虹
  • 1篇罗群英
  • 1篇罗丽霞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疾病(CSV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制定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CSVCI)预测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及分析入院颅脑MRI诊断筛选出的CSVD患者163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CI),将163例CSV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n=82)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 CI组,n=81)。整理分析患者MRI表现和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VC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2型糖尿病与VC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有无高胆固醇血症与VCI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1);CI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多于n 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CI组白质病变评分高于n 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CSVCI关系密切;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可作为CSVCI的预测指标,通过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CSVCI的发生率。
叶虹李飞潘志信刘清阁罗丽霞罗群英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腔隙性脑梗死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306例脑出血患者以CT结果为依据,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脑出血量,MRI评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数目和分级,于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随访1年记录1年内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共306例患者根据有无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分为EPVS组(129例)和无EPVS组(177例),EPVS组患者功能预后不良比例[75.97%(98/129)对36.16%(64/177);χ~2=47.469,P=0.000]和生活质量较差比例[44.19%(57/129)对20.34%(36/177);χ~2=20.058,P=0.000]均高于无EPVS组。亚组分析显示,EPVS轻度组患者功能预后不良比例[52%(39/75)对77.78%(42/54);χ~2=8.929,P=0.003]和生活质量较差比例[25.33%(19/75)对55.56%(30/54);χ~2=12.173,P=0.000]均低于重度组。EPVS组脑出血1年内出血性卒中复发率[6.98%(9/129)对1.13%(2/177);校正χ~2=5.770,P=0.016]和缺血性卒中复发率[12.40%(16/129)对2.82%(5/177);χ~2=10.710,P=0.001]均高于无EPVS组。结论存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生活质量较差,1年内脑卒中复发率较高;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可以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欧茹唐亚梅李飞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
“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建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或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9年1~6月收治的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7~12月采取“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期间收治的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救治结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入院至血运重建时间、住院时间为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复发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缺血性脑卒中区域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新模式能够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救治结果。
李卓卫杨健萍李飞龚汉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互联网信息化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