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国龙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孔
  • 2篇震颤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
  • 2篇成骨
  • 1篇蛋白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震颤
  • 1篇粘连蛋白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材料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模型
  • 1篇细胞
  • 1篇纤维粘连
  • 1篇纤维粘连蛋白
  • 1篇脑部

机构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遵化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周国龙
  • 2篇李琪佳
  • 1篇陈超
  • 1篇王茜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型骨植入材料多孔钽-骨结合界面成骨以及相关成骨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孔钽材料具有无毒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前期体内外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国产多孔钽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成骨作用。此次实验是多孔钽-骨界面成骨机制的探讨。目的:观察多孔钽兔股骨植入后钽-骨结合界面成骨形态特点及成骨相关因子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探讨多孔钽骨内植入钽-骨界面骨整合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双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同一动物左侧股骨内植入多孔钽棒为实验组,右侧股骨内植入异体骨为对照组。术后2,4,8周于骨缺损部位取材,石蜡切片、硬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多孔钽与宿主骨交界处成骨形态特点;扫描电镜观察多孔钽-骨界面成骨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多孔钽棒植入后与宿主骨结合紧密。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界面纤维膜早期疏松、较厚,晚期致密较薄,界面出现片状成骨;(2)硬组织切片观察:2周时钽-骨界面已出现新生骨及小血管并向孔隙内生长;4、8周时钽-宿主骨界面新生骨增多并与宿主骨连接成片,骨小梁成熟;(3)扫描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晚期骨质成熟并见板层骨;(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孔钽骨植入2周时实验组整合素β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整合素及纤维粘连蛋白的表达在2,4,8周时均呈递减趋势;(5)结论:多孔钽有利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及孔隙内黏附,整合素β1及纤维粘连蛋白在成骨初期钽-骨界面表达增高,可能对早期成骨起促进作用,而在骨成熟期表达则降低,有利于骨整合及改建。
赖振权崔逸爽陈超周国龙潘祥宇王茜甘洪全王志强李琪佳
关键词:生物材料纤维粘连蛋白成骨
帕金森病震颤机制脑部网络模型研究进展
2016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元退化性疾病,具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动作缓慢、姿势平衡障碍四大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大量研究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老年化、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等多种机制。50%患者首发症状为震颤,震颤是帕金森病目前最难治疗的症状,但其产生机制尚有争议,因此了解震颤的产生机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卞育婕王莹雪周玉奇崔逸爽周国龙魏子峰张宇新王茜
关键词:帕金森病震颤
原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原发性震颤( ET)和帕金森病( PD)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二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但二者的发病都与年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在流行病学、影像学、临床表现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极易混淆,导致误诊。因此,了解ET与PD的相关性至关重要,现就ET和PD间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以期为两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卞育婕王莹雪刘胜冬周玉奇崔逸爽周国龙魏子峰张宇新王茜
关键词: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多孔钽/MG63成骨样细胞复合物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前期研究已得出国产多孔钽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促成骨作用。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国产多孔钽/MG63成骨样细胞复合物中成骨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MG63成骨样细胞悬液,按1×10~9L^(-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多孔钽材料上,分别以含0,0.5,5,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培养基培养。CCK-8法检测培养1-13 d成骨细胞增殖水平;培养5,9 d,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检测细胞分泌Ⅰ型胶原水平。结果与结论:(1)0.5,5,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均可促进多孔钽上成骨细胞的增殖,其中以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促增殖作用最明显;(2)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下,成骨细胞在多孔钽支架表面及微孔内形成叠层黏附生长,向材料表面伸出较多的伪足,细胞分泌的基质基本覆盖多孔钽表面,胞浆内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及致密分布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并且胞质内出现较多基质小泡;(3)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培养5,9 d的Ⅰ型胶原水平高于0.5及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4)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促进国产多孔钽表面MG63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其中以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作用最明显。
庞海涛甘洪全王茜崔逸爽赖振权周国龙潘祥宇王志强李琪佳
关键词:生物材料转化生长因子成骨样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