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斐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宝石能谱CT碘含量测定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评价能谱CT定量碘基物质图对前列腺癌(PCa)及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行CT常规平扫与能谱增强扫描,获得单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图,测量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病灶的碘含量、单能量点75 KeV下的CT值。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CT发现38处位于外周带的可疑病灶,穿刺活检证实20处为PCa,18处为BPH。所有时相PCa及BPH两组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动脉期PCa[(1.90±0.70)g/L],BPH[(0.99±0.32)g/L](P=0.01);静脉期PCa[(2.46±0.40)g/L],BPH[(1.89±0.41)g/L](P=0.01);实质期PCa[(2.58±0.59)g/L],BPH[(1.90±0.51)g/L](P=0.02)。结论宝石能谱CT定量测定前列腺病灶的碘含量是鉴别早期PCa及BPH的有用指标。
- 张晓斐李剑颖邹爱华沙建军路青华小兰许建荣
-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 能谱CT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运用能谱CT研究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及其图像质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发现38个病灶,包括前列腺癌20个、前列腺增生18个。患者均行三期动态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CT能谱成像,在140kVp混合能量图像和40~140KeV各组单能量图像上测量和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每个病灶CNR最高的图像所对应的KeV值,每个病灶测量3次(选取3个不同层面),计算其均值。对不同期相的140kVp图像和50keV图像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5级评分法)和客观评价(CNR),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7士1.53)keV。不同期相50keV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88±0.64、3.88±0.64和3.63±0.74,140kVp图像的相应评分分别为2.63_4-0.52、2.88±0.64和2.50±0.54。病灶在不同期相50keV图像上的CNR(32.42±5.06、36.02士5.80和34.97±4.14)均高于140kVp图像(13.45±3.53、20.86±4.34和21.14±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检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keV,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混合能量图像,有利于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检出。
- 张晓斐许建荣朱正飞胡超苏章真
- 关键词:能谱成像信号噪声比图像质量
- 前列腺癌IVIM弥散加权成像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前列腺癌患者与3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多b值弥散加权图像资料,使用IVIM双指数模型计算肿瘤区与增生区的D值与f值,并分析D值与f值在肿瘤组与增生组间的差异,比较不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的D值与f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区的D值与f值显著低于增生区(P<0.05)。不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的D值与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的D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1),前列腺癌的f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780,P<0.01)。结论 D值与f值可用于前列腺癌诊断与评估,IVIM模型将有望从弥散与灌注两方面预测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 陈小溪吴连明张晓斐陈伟波所世腾许建荣
- 关键词: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
- 碳离子调强放射治疗复发性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再程调强碳离子放射治疗(IMCT)和调强x射线放射治疗(IMXT)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5月至9月收治的14例确诊为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患者,经再程IMCT治疗后,观察其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并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再程IMXT挽救性治疗的47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复发肿瘤体积的IMCT和IMXT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60GyE(2.0~2.5GyE/次)和54~66Gy/27~33次(2.0~2.1Gy/次)。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初诊分期、初诊治疗策略、复发距首次IMXT时间间隔、复发T、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后3个月的完全缓解率(64.3%和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6个月内均无局部肿瘤进展,但IMXT组有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鼻咽坏死大出血。IMCT组治疗中的急性中重度黏膜炎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IMXT组的31.9%(P〈0.05)。IMXT治疗后6个月内黏膜坏死的发生率为29.8%,明显高于IMCT组的0(P〈0.05);IMXT组有2例(4.3%)伴症状的颞叶坏死,IMCT组无颞叶坏死;两组均无颅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同再程IMXT挽救治疗相比,复发性局部晚期鼻咽癌再程IMCT后近期疗效类似,且未出现2级或以上的近期不良反应,但IMCT的远期疗效尚需更长时间的观察。
- 孔琳王磊管西寅胡集祎高晶张晓斐朱颖超陆嘉德
- 关键词:鼻咽癌再程放疗调强放疗
- 质子碳离子治疗腺样囊性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束流调强粒子放射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8例初治的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5例患者为局部晚期(T3-4期),3例患者为R1切除,5例患者为活检术后或R2切除。7例患者采用束流调强质子放射治疗(IMPT)联合束流调强碳离子放射治疗(IMCT),IMPT放射临床靶区体积(CTV)56GyE/28次后,采用IMCT给予局部加量治疗15GyE/5次。1例患者接受了单纯的IMPT治疗。结果根据新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标准,本组5例具有明确肿瘤病灶的患者,在放疗结束时和结束后1个月,3例肿瘤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4例放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有2例达到完全缓解(CR),1例PR,1例SD。至2016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进展和死亡。放疗期间,2例发生了3级口腔黏膜反应,随访3个月无重度皮肤反应发生。结论束流调强粒子放射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安全、有效,但后期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尚需更长时间的观察。
- 高晶孔琳管西寅胡集祎张晓斐朱颖超陆嘉德
- 关键词: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质子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