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晓明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肠癌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直肠癌根治
  • 3篇直肠癌根治术
  • 3篇手术
  • 3篇腔镜手术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机器人手术
  • 3篇腹腔镜手术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机器人
  • 1篇低位前切除
  • 1篇低位前切除术
  • 1篇低位直肠癌根...
  • 1篇低位直肠癌根...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9篇谷晓明
  • 6篇袁维堂
  • 3篇李震
  • 2篇王福奇
  • 2篇段小飞
  • 1篇薛艳格
  • 1篇徐慧萍
  • 1篇郭彩娟
  • 1篇王贵宪
  • 1篇李国宾
  • 1篇刘金波
  • 1篇夏坤锟
  • 1篇周全博
  • 1篇张海荣
  • 1篇张海容
  • 1篇王时俊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简易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观察组),107例采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全部217例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8/217),其中观察组4例(3.63%,4/110),对照组4例(3.7%,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时间均为(7.3±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再次行手术干预,而对照组有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d和(16.4±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d和(21.5±6.4)d(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双套管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可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谷晓明袁维堂
关键词:吻合口瘘低位直肠癌双套管
WNT信号通路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作用。方法:收集206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新鲜组织,采用qRT-PCR方法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将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SW480分为β-catenin siRNA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β-catenin si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特异性β-catenin siRNA和si-control,空白对照组细胞只加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0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7.8%;与野生型标本相比,突变型标本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β-catenin siRNA组细胞增殖下降(P<0.05)、凋亡升高(P<0.05)。结论:与野生型相比,β-catenin和Cyclin D1两种蛋白在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更高,且抑制β-catenin表达后降低了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细胞的凋亡。
李震姚弘虞王世豪谷晓明段小飞孙伟鹏
关键词:结直肠癌WNT信号通路Β-CATENIN
机器人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对比机器人、腹腔镜及开腹经直肠后补片悬吊固定术在重度直肠脱垂治疗中疗效的差别。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术前直肠全层拖出肛门且长度>8 cm、并行经腹直肠后补片悬吊固定术者。排除术前有排尿或性功能障碍者、无固定性伴侣或术后无性活动而无法进行性功能评分者、围手术期内再次行开腹手术者、行机器人或腹腔镜手术时中转开腹者以及资料不完整者。2014—2018年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61例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2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2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0例采用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组)。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越高,说明排尿功能障碍越严重)、改良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15;分值越低,说明男性性功能障碍越严重)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19;分值越低,说明女性性功能障碍越严重),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3±13.8)min、(160.2±12.1)min及(134.2±1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5±18.9)ml、(67.9±15.7)ml及(114.2±8.4)ml;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9.9±6.8)h、(24.0±8.9)h及(37.7±11.4)h;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1.8±6.8)h、(35.7±8.9)h及(49.2±11.2)h;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4)d、(11.4±1.4)d及(13.3±2.1)d;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间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患者术前IPSS评分分别为(4.2±1.7)分、(4.4±1.3)分和(4.7±1.8)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8.5±2.5)分、(9.9±1.7)分和(12.2±3.1)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4.3±1.6)分、(5.8±1.3
李震王世豪李国宾连玉贵谷晓明夏坤锟袁维堂
关键词:重度直肠脱垂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排尿及性功能
环状RNA 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观察环状RNA 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58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rcTADA2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构建circTADA2A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并分别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人结直肠癌细胞LoVo、HCT116)。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circTADA2A对LoVo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凋亡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将12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皮下注射转染circTADA2A(过表达组)及空载质粒(对照组)的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比较两组皮下瘤体积和质量。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circ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12±0.4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8±0.22,t=9.620,P<0.01),且其表达量与与肿瘤T分期(χ^(2)=6.855,P<0.05)、淋巴结转移(χ^(2)=10.952,P<0.05)、TNM分期(χ^(2)=6.023,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5.376,P<0.05)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组LoVo和HCT116细胞48、72 h时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 h过表达组[LoVo为,(0.34±0.02);HCT116为,(0.31±0.03)比对照组LoVo为,(0.64±0.03);HCT116为,(0.53±0.04),tLoVo=11.190,tHCT116=7.510,P值均<0.01];72 h过表达组[LoVo为,(0.71±0.02);HCT116为,(0.60±0.15)比对照组LoVo为,(0.92±0.03);HCT116为,(0.79±0.02),tLoVo=10.060,tHCT116=12.050,P值均<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LoVo为,(23.93±1.51)%;HCT116为,(20.97±2.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Vo为,(7.60±0.57)%;HCT116为,(6.83±2.36)%,tLoVo=-17.420,tHCT116=-10.21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皮下肿瘤[体积(500.1±71.0)mm3、质量(488.1±77.6)mg]均显著小于对照组[(940.8±51.6)mm3、(871.0±73.3)mg,t体积=12.280,
李震王世豪孙伟鹏姚弘虞谷晓明段小飞
关键词:结直肠癌增殖脱噬作用
机器人与腹腔镜在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行机器人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机器人组),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均为距肛缘10 cm以内的中下段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且经术前肠镜病理活检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机器人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7-85(平均数59.7)岁;病程3-12(平均数6.2)月;临床分期T2-3N 0-1。腹腔镜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32-79(平均数60.3)岁;病程2-10(平均数5.9)月;临床分期T2-3N 0-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更少[(100.3 ± 43.7)ml比(150.3 ± 68.2)ml,t= 3.413,P= 0.001],首次排气时间[(49.3 ± 12.4)h比(58.6 ± 12.5)h,t= 2.838,P= 0.006]和尿管拔除时间更早[(3.0 ± 0.7)d比(4.8 ± 0.9)d,t= 5.491,P= 0.000],但手术时间偏长[(217.3 ± 57.8)min比(187.9 ± 23.1)min,t= 2.772,P= 0.009]。两组患者手术切缘均未见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5.2 ± 7.4)枚/例比(13.9 ± 4.9)枚/例,t=-0.764,P= 0.448]、肛缘距肿瘤远端距离[(7.0 ± 3.0)cm比(6.5 ± 3.0)cm,t=-1.952,P= 0.056]及术后住院时间[(13.6 ± 1.3)d比(13.8 ± 1.8)d,t= 0.925,P= 0.35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中及术后短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12(平均8.7)月,两组各出现1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1/30)比3.1%(1/32),P= 1.000];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性功能障碍。随访期间,腹腔镜组出现复发转�
张海容袁维堂周全博谷晓明王福奇
关键词:机器人腹腔镜临床疗效
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循证理念进行精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变化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精准护理用于TKA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改善膝关节功能。
杨灿谷晓明任敏郭彩娟薛艳格孙宁徐慧萍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膝关节功能
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腺癌根治术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腺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104例低位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 cm)患者,53例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切除术(机器人组),51例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的根治性、安全性以及保肛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环周切缘均阴性。机器人组手术时间(283.06±63.99)min,保肛率达58.5%,首次排气时间(2.42±0.98)d,住院时间(14.47±3.79)d;腹腔镜组分别为(248.94±49.19)min、37.3%、(2.83±0.95)d、(19.37±5.26)d,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更长,但保肛率高,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4.11±5.91)和(11.98±5.64)枚,尿管拔除时间分别为(11.15±3.62)和(11.16±2.6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和1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器人手术具有保肛概率高,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杨康康孙海峰王时俊谷晓明王福奇袁维堂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根治术
1890例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少量钡餐(SAB)法胃肠传输试验,观察并分析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并接受SAB法胃肠传输试验的1890例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检查前均随粥服下20g医用硫酸钡,分别在餐后4、8、12、24h及之后每间隔24h接受立位腹部X线检查。根据预设标准,评估全消化道及各节段(胃、小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和直肠)的传输特征。结果全组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良好,均按计划完成检查。结果显示,1890例患者中,传输功能正常者794例(42%),传输缓慢者1096例(58%)。按传输缓慢的发生部位划分,胃传输缓慢者151例(8%),小肠传输缓慢者175例(9%),右半结肠传输缓慢者986例(52%),左半结肠传输缓慢者1039例(55%)及直肠传输缓慢(出口梗阻)者139例(7%)。1096例消化道慢传输患者中,多节段型和单节段型传输缓慢者分别为907例(83%)和189例(17%)。907例多节段型传输缓慢者中,668例(74%)为全结肠慢传输,61例(7%)为结肠慢传输并出口梗阻,138例(15%)为小肠结肠慢传输型,40例(4%)为全节段慢传输。189例单节段型传输缓慢者中,17例(9%)为单纯胃传输缓慢,37例(20%)为单纯小肠传输缓慢,19例(10%)为单纯右半结肠传输缓慢,78例(41%)为单纯左半结肠传输缓慢,38例(20%)为单纯出口梗阻。结论慢性便秘患者的消化道传输特征各异,多数表现为合并结肠传输缓慢的多节段慢传输。SAB法胃肠传输试验有助于慢性便秘患者消化道传输特征的分段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金波谷晓明张海荣万天琪王贵宪袁维堂
关键词:慢性便秘动态监测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ME)联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187例,其中46例接受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TME+LLND(机器人组),141例接受腹腔镜下TME+LLND(腹腔镜组)。随访至2022年3月。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保肛率高(71.7%vs 54.6%),手术时间短[(242.61±44.99) min vs(300.64±58.78) min],LLND时间短[(89.78±21.86) min vs(119.01±24.36) min],出血量少[(134.13±59.58) mL vs(371.21±181.11) mL],排气时间短[(2.96±0.82) d vs(3.75±1.10) d],术后住院时间短[(10.63±1.64) d vs(13.63±1.73) d],淋巴瘘发生率低(21.7%vs 38.3%)(P均<0.05);机器人组术后性功能及排尿功能评分均优于腹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多于腹腔镜组[(7.87±2.28)vs(5.69±2.39)](P<0.05)。2组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TME+LLND治疗低位直肠癌合并侧方淋巴结肿大安全、可行。
谷晓明袁维堂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系统腹腔镜手术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