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雪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护理
  • 8篇肝硬化
  • 5篇乙型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依从
  • 3篇依从性
  • 3篇生活质量
  • 3篇活质量
  • 3篇腹水
  • 3篇肝癌
  • 2篇对接
  • 2篇依从性影响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预后
  • 2篇品管圈
  • 2篇品管圈活动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机构

  • 1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西亚斯学...

作者

  • 21篇张雪雪
  • 9篇王晓娟
  • 2篇何平
  • 2篇郭丽
  • 2篇陈晓龙
  • 1篇叶红丽
  • 1篇苌静
  • 1篇张斯杏
  • 1篇王冬雨
  • 1篇杨嘉慧
  • 1篇孙长宇
  • 1篇何山
  • 1篇元峥

传媒

  • 2篇癌症进展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循证护理
  • 1篇临床研究
  • 1篇第15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细菌感染病原菌及预后评估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继发细菌感染病原菌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后30 d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9例和生存组61例。统计并记录患者感染发生部位及病原菌类型,多因素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临床指标对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 100例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中,腹腔感染51例,呼吸道感染34例;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9株占比75.00%;多因素分析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12 h为影响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AF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6高于各单项指标(P<0.05)。结论 联合AFP水平、INR、PCT、CRP水平、IL-6、NLR、RDW可有效诊断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的预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12 h为影响ACLF继发细菌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黄涛田琼林张雪雪侯睿何山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细菌感染不良预后
丙酚替诺福韦联合扶正化淤片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纤维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丙酚替诺福韦联合扶正化淤片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淤片治疗,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血清LN、HA、PCⅢ、IV-C、AST、ALT、TBIL、MMP-2、IL-6水平及CD8^(+)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而CD4^(+)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酚替诺福韦联合扶正化淤片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可有效抑制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明显,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何平徐婧怡张雪雪陈晓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
“温馨对接”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中的作用
我院优质护理服务从第一批示范病区开展到现在全院铺开,护士的工作打破了传统的工作程序,由功能制改为责任制。根据患者病情、技术难度和护理要求分配患者,体现能级对应,分层管理,每名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数量平均不超过8人。在优质护...
郭丽苌静封自慧元峥张雪雪
文献传递
新型全程循环式营养管理在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究采用新型全程循环式营养管理模式对于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营养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新型全程循环式营养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用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以及生活质量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对其临床结局采用肝硬化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M)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MNA-SF、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研究组MNA-SF、SF-36以及PRO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新型全程循环式营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腹水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对改善其临床结局有积极意义。
王秀静王晓娟张雪雪谢旭华
关键词:营养管理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
无缝对接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无缝对接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为对象,根据入组单双顺序分为观察组(无缝对接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对接护理用于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王晓娟张雪雪王秀静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个体化营养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20年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一种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多由各种肝硬化引起[1]。目前,营养不良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影响肝硬化预后的因素[2]。临床常规护理是主要以预防稀释性低钾及低钠血症、心力衰竭以及脑水肿的发生为主,但往往无法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早期进行营养干预不仅可以及时补充患者所需的能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而且还可以改善肝细胞代谢、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利于预后[3]。本研究就肝性脑病患者应用个体化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张雪雪安淑敏
关键词:肝性昏迷稀释性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发生感染、静脉血栓、营养不良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斯杏杨嘉慧张雪雪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AFP、GP73及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健康体检者48名,分别设为肝硬化组与健康组。对比三组以及PHC组不同病理分期者AFP、GP73及GPC3水平;比较PHC不同预后者的一般资料及AFP、GP73及GPC3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HC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FP、GP73及GPC3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效果。结果AFP、GP73、GPC3水平:PHC组>肝硬化组>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不同病理分期者AFP、GP73、GPC3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45例,预后不良组7例。两组性别、年龄、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红细胞计数、载脂蛋白A1、GGT、AFP、GP73、GPC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酶原、红细胞计数、载脂蛋白A1、GGT、AFP、GP73、GPC3水平上升是影响PH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FP、GP73、GPC3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56、0.857;AUC=0.950(95%CI:0.909~0.991),明显高于AFP、GP73、GPC3单独检测。结论血清AFP、GP73、GPC3三者联合在PH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PHC的早期诊断,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血清水平来评估PHC患者的预后情况。
何平徐婧怡张雪雪陈晓龙
关键词:AFPGP73GPC3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与腹水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2 000万例[1].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标志之一[2].腹水中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以及其含量与血清HBV DNA的含量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腹水中HBV DNA的水平,分析其与血清中HBV DNA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腹水终末消毒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王冬雨张雪雪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双因素理论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护理管理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如果能有一个鼓励、支持护理管理的良好环境,护理管理便能迅速持久地发展。双因素理论便是创造良好护理管理的有效理论基础。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应处理好临床中的保健因素,为护理...
郭丽张雪雪叶红丽
关键词:护理人员激励机制老年病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