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冰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晶体
  • 2篇晶体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电动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亚微米
  • 1篇射线
  • 1篇室温
  • 1篇数据采集
  • 1篇衰减率
  • 1篇探测器
  • 1篇微晶
  • 1篇微米
  • 1篇位置灵敏探测...
  • 1篇芯片
  • 1篇芯片技术
  • 1篇金刚石
  • 1篇静电纺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4篇何建华
  • 4篇汪启胜
  • 4篇李冰
  • 3篇崔莹
  • 2篇黄胜
  • 2篇王志军
  • 1篇周欢
  • 1篇潘强岩
  • 1篇张坤浩
  • 1篇徐慧超
  • 1篇孙波
  • 1篇徐琴
  • 1篇郭豪杰

传媒

  • 3篇核技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芯片技术的生物大分子晶体高效数据采集被引量:3
2019年
X射线晶体学技术目前仍然是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最主要手段,获得尺寸足够大的大分子晶体仍然是晶体学技术的难点。小晶体相对于大晶体较容易获得,而且晶格堆积较好,但小晶体容易受到辐射损伤,即使在低温下进行数据采集也很难从一颗晶体获得完整的结构信息。利用激光光刻技术制作用于多颗晶体上样的芯片,实现高通量的多颗晶体衍射数据收集,将多套数据进行合并,获得无明显辐射损伤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信息。石英芯片背景散射低,上样效率高。基于芯片的晶体上样技术为晶体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利用微聚焦光束线站进行小晶体衍射数据收集并获得无明显辐射损伤高质量衍射数据的高效手段。
李冰汪启胜李敏军郭豪杰郭豪杰何建华
关键词:X射线晶体学芯片
同步辐射串行晶体学静电纺丝上样实验技术
2017年
串行晶体学作为一种解析蛋白质晶体结构的新方法,因其拥有室温采集、辐射损伤低、时间分辨等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早期发展于自由电子激光的串行飞秒晶体学已成功实现了蛋白质微小晶体结构的解析。为了引入串行晶体学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第三代同步辐射的丰富资源和特点,基于上海光源BL17U1生物大分子线站,我们对串行晶体学上样方法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解决了静电纺丝上样方式在同步辐射上应用的难题,用溶菌酶微小晶体论证了其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基于同步辐射的串行晶体学在毫秒时间尺度上的发展潜力,为光束线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陈建樵汪启胜李冰周欢崔莹孙波王志军何建华
关键词:静电纺丝
穿透型金刚石X射线位置灵敏探测器及其在同步辐射光束线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X射线位置灵敏探测器是同步辐射光束线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由它所提供的光束位置和强度的实时数据是监测光束线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为适应对高亮度同步辐射光束的测量需要,我们成功地研制了一套穿透型金刚石位置灵敏探测器,并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结构晶体学束线(BL17U1)上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测量数据表明,在整块探测器(2.5 mm×2.5 mm)上均具有极好的线性响应,探测器的信/噪比(S/N)>5×103,位置分辨能力为s=(136±11)nm,光强强度的测量精度和线性度均<0.1%,能满足第三代同步辐射和第四代光源(自由电子激光)束线上对光强、光斑位置及其运动轨迹的监测需求,是束线诊断的重要设备。
崔莹汪启胜黄胜张坤浩李冰徐琴王志军Michal Pomorski徐慧超潘强岩何建华
同步辐射X光连续衰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步辐射X光连续衰减装置。所述一种同步辐射X光连续衰减装置,包括正反向电动位移平台、衰减片夹持支架、两块衰减片,所述衰减片夹持支架夹持固定所述衰减片,所述衰减片夹持支架设置于所述正反向电动位移平台上,...
李冰黄胜汪启胜崔莹何建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