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来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4篇腱鞘
  • 3篇血管
  • 3篇囊肿
  • 2篇血管球
  • 2篇血管球瘤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指间关节
  • 2篇腱鞘囊肿
  • 2篇脱位
  • 2篇畸形
  • 2篇病理
  • 2篇病例
  • 1篇大鱼际
  • 1篇多发
  • 1篇多发巨大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第二...
  • 6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作者

  • 14篇郭文来
  • 12篇朱哲
  • 10篇李锐
  • 6篇尤荻
  • 4篇瞿文瑞
  • 4篇田恒
  • 2篇赵颖
  • 2篇王晓曼
  • 2篇刘军
  • 1篇刘军
  • 1篇齐治平
  • 1篇黄庆华
  • 1篇刘倩倩
  • 1篇王冠
  • 1篇刘倩倩
  • 1篇李锐
  • 1篇李炳万

传媒

  • 6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误诊为腱鞘囊肿的左前臂皮肤纤毛囊肿
2022年
患者女,43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前臂掌侧出现约鸡蛋大小的肿物,半个月前劳作后肿物明显增大,休息后无缓解。临床检查:左手拇指呈三节指畸形、大鱼际肌肉萎缩,左前臂掌侧可见局部椭圆形隆起,表面皮肤正常(图1A),触之质韧,界限清晰,无触痛,无波动感及活动度,Allen试验(-),Tinel征(-),余无特殊异常。
欧小兰郭文来田恒李锐张振宇
关键词:腱鞘囊肿ALLEN试验
ANTI·DF原则对糖尿病足防治的指导作用被引量:2
2023年
背景:糖尿病足存在较严重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因此有必要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总结和认识,为糖尿病足预防及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目的:文章通过对糖尿病足病因、预防、治疗等因素进行总结,提出ANTI·DF原则指导糖尿病足防治的学术观点探讨。方法:通过ANTI·DF原则概括糖尿病导致畸形、畸形导致足部溃疡、治疗和预防等几个方面,参考国际与中国相关指南及文献,按入组标准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出73篇文献,以此总结提出糖尿病足的防治原则。结果与结论:(1)涉及糖尿病足创面形成的原因和造成创面难愈合的因素有10个:动脉(Artery)、神经(Nerve)、坏死组织(Tissue nonviable)、感染或炎症(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肌肉(Muscle)、骨关节病损(Osteoarticular lesion)、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肌腱(Tendon)、畸形(Deformity)及足部溃疡(Foot ulcer)。(2)下文中此10个因素将分别用其大写英文首字母代表,可归纳为ANTI·MOST·DF原则。因为畸形(D)包括MOST4个解剖结构的形态改变,所以MOST这4个因素可以被简化掉,简称ANTI·DF原则。(3)从糖尿病足病因学方面考虑,ANTI DF原则这6个因素中,畸形(D,包括MOST的4个解剖结构的形态改变)是“真凶”,神经(N)病变是“元凶”,动脉(A)缺血通常是“帮凶”,组织(T)坏死、感染(I)和足部溃疡(F)只是“外在表现”。(4)从糖尿病足防治学方面来说,缓解畸形(D)造成的压力、改善神经(N)保护功能、恢复动脉(A)供血是预防及治疗坏死组织、感染或炎症、足部溃疡(TIF)的前提;清创坏死组织(T)是控制感染(I)的前提;清创坏死组织(T)和控制感染(I)是闭合足部溃疡(F)的前提。(5)文章是该团队提出的学术观点讨论,希望ANTI DF原则为临床工作者在糖尿病足防治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提供治疗依据,以期使糖尿病足患者的患足获得迅速愈合,并预防复发。
李锐欧小兰刘军田恒瞿文瑞朱哲张振宇刘倩倩郭文来
关键词: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足部溃疡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脱位1例报告
2016年
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脱位是一种罕见创伤性损伤。到目前为止发表在英文杂志上的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病例总数不超过30例。目前该病公认的损伤机制是拇指掌指关节极度屈曲,拇指旋转导致的掌指关节背侧关节囊损伤,肌腱损伤,内侧副韧带断裂,进而发生关节的掌侧脱位。对于关节的复位是应采用闭合复位或是切开复位尚存争议。本文通过既往文献回顾结合我科本病例的治疗结果,探讨对于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最佳治疗方式。
王冠李锐李炳万刘倩倩郭文来朱哲瞿文瑞刘军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
右拇指甲根部血管球瘤1例
2024年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一种不常见的手部肿瘤,由血管球体的异常增生所致。我们报道1例长约8.0 mm的右拇指甲根下GT,并总结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
王晓曼黄超朱哲郭文来
关键词:血管球瘤影像学病理
陈旧性月骨脱位1例及治疗新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男,36岁,因'左腕挤压伤后疼痛、肿胀伴麻木7周余'于2017年12月1日来我院就诊。7周前车祸致左腕关节过度背伸伴剧烈疼痛,于当地医院行左腕关节X线检查,诊断为'桡骨茎突骨折',给予夹板固定。1周前复查腕关节三维CT见:左桡骨远端可见游离骨,边缘硬化,月骨向掌侧移位,周围软组织略肿胀。左腕关节MRI见:左腕月骨脱位、骨髓水肿,纤维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桡骨茎突骨折。
黄超尤荻郭文来徐洪亮梅冰李锐朱哲
关键词:月骨脱位病例报告
腕背部不典型血管球瘤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 男,71岁。30年前被人拉扯后出现左腕关节背侧绿豆大小淤青,腕关节周围疼痛,数周后淤青消失,疼痛缓解,遂未治疗。其后数年肿物缓慢增长,当地医院诊断为腱鞘囊肿。患者自觉肿物无明显不适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故未治疗。近年来肿物无明显变化,患者考虑年龄增长且患有糖尿病,恐日后手术出现并发症,遂就诊于我院拟行手术治疗。
郭文来朱哲齐治平尤荻李锐
关键词:血管球瘤背部疼痛缓解关节周围腱鞘囊肿医院诊断
关节清理术治疗远指间关节黏液囊肿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单纯指间关节清理术治疗远指间关节黏液囊肿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我们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12例15处远指间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黏液囊肿患者,术中切除背侧关节囊及骨赘。结果术后1处切口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14~22个月,平均15.5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和指伸肌腱断裂,患指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增加,关节活动疼痛减轻。结论采用背侧入路单纯指间关节清理术,无需切除囊壁治疗远指间关节黏液囊肿,可免除植皮和皮瓣治疗,复发率低,关节活动佳,可广泛临床推广应用。
朱哲尤荻郭文来黄超李锐王作锋林佳慧
关键词:粘液囊肿骨赘指间关节关节清理术
左手部多发巨大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2024年
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示指及左掌侧皮下无痛性肿物5年余”于2021年10月18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外科。患者自述于5年前发现左示指及左掌侧可触及4处无痛性皮下软组织肿物,呈串珠样分布,随时间逐渐增大。2021年10月15日外院左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左手示指肌腱旁可见4处低回声结节,分别位于左示指近、远节、左第二掌指关节和左手掌,大小分别为16.5 mm×6.3 mm(图1a)、13.3 mm×8.5 mm(图1b)、7.0 mm×3.8 mm(图1c)和28.8 mm×11.3 mm(图1d),较大者位于手掌侧,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王晓曼赵颖朱哲郭文来
关键词:腱鞘巨细胞瘤影像学病理复发
游离髂骨皮瓣术后股神经损伤一例
2021年
2019年10月,收治右足外伤后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例,行扩创、髂骨皮瓣修复术修复右足缺损,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出现大腿外侧麻木、伸膝受限,遂再次入院后诊断为股神经损伤,行探查性股神经松解术。术后随访感觉及运动恢复良好,接近正常水平,疗效满意。
田恒朱哲郭文来刘军柳权哲李锐瞿文瑞
关键词:髂骨皮瓣股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技术
槲皮素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潜在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被引量:16
2019年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具有和缺血性脑损伤相类似的缺血缺氧等病理改变,研究发现槲皮素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有显著效果。目的:综述槲皮素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00年至2018年12月,中文检索关键词为“槲皮素和脑损伤;槲皮素和创伤性脑损伤;槲皮素和氧化反应;槲皮素和神经细胞凋亡;槲皮素和炎症因子;创伤性脑损伤和氧化反应;创伤性脑损伤和神经细胞凋亡;创伤性脑损伤和炎症因子;槲皮素和生物安全性”,英文检索关键词为“Quercetin and Brain Injury;Quercetin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Quercetin and oxidation reaction;Quercetin and neurons apoptosis;Querceti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oxidation reaction;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apoptosis;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flammatory factor;Quercetin and biosafety”,纳入有关槲皮素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相关论文报道和综述。结果和结论:槲皮素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中的抗氧化酶实现自身对活性氧的清除,并促进线粒体自身的生物合成来改善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进一步保护神经元细胞内的线粒体。槲皮素还可通过抑制磷酸激酶C(PKC)的活性及转运,拮抗钠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组胺、前列腺素等炎症递质的释放,缓解炎症。使用槲皮素治疗后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并抑制ERK1/2信号通路从而减弱神经元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动物安全性评价实验提示,在合理剂量范围内可以认为槲皮素的安全性较高。槲皮素对创伤性脑损伤有显著治疗效果,与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拮抗炎症反应和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等有关。槲皮素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仍需不断研究。
黄超黄庆华尤荻郭文来瞿文瑞朱哲李锐
关键词:槲皮素创伤性脑损伤活性氧簇神经保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