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湘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多级AO+化学除磷工艺在河道治理中的工程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针对河北省某河道的污染情况,确定采用运用多级AO与化学除磷的组合工艺进行治理,使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工程实践表明:出水中污染物CODCr、氨氮和TP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地表水水体标准。该河道的成功治理,可为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借鉴和工程示范。
- 熊惠磊王绍嵩李佳璐刘海涛陈选平侯盾王磊李进张真真于凯婷
- 关键词:黑臭水体河道治理
- 高效吹脱技术应用于氯代烃污染地下水修复被引量:2
- 2022年
- 氯代烃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染料、润滑油、农药和电子等行业的生产过程,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使用、存储与处置等环节中,氯代烃类化合物易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在某氯代烃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工程中应用高效吹脱技术,以实现污染羽的有效控制。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抽出处理后出水中的四氯化碳、1,1,2-三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和三氯甲烷等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599—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的要求,可为类似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提供一定技术借鉴和工程示范。
- 侯盾徐青松张志强刘海涛陈选平曲丹李佳璐熊惠磊
- 关键词:地下水修复氯代烃
- 碳同位素解析厌氧产酸过程挥发性有机酸来源
- 2022年
- 针对厌氧产酸条件下挥发性有机酸(VFAs)来源不明确及定向合成无依据的问题,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对VFAs来源与合成比例进行研究.构建完全的厌氧产酸体系,采用牛血清蛋白、植物油和稳定同位素型葡萄糖(碳13丰度99%)作为反应底物,利用碳同位素示踪原理,定量分析VFAs的来源及其比例.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碳13丰度99%)主要贡献偶数型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其中对乙酸(HAc)和丁酸(HBu)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86%;而蛋白质(碳12)主要贡献奇数型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其中对丙酸(HPr)和戊酸(HVa)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99%.通过改变发酵底物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可以有效调节水解液中奇数型与偶数型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和比例,为后期微生物合成高品质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提供物质基础.
- 熊惠磊张晓聪杨海洋张志强段双妮刘海涛陈选平施汉昌
- 关键词:厌氧产酸剩余污泥碳同位素
- 剩余污泥中温和高温厌氧水解酸化产VFAs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对比中温(35℃)和高温(50℃)厌氧产酸过程中挥发性有机酸(VFAs)含量与成分的变化,研究温度对剩余污泥的颗粒粒径、颗粒有机物降解情况、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及挥发性有机酸(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厌氧发酵可以显著促进污泥絮体解离,污泥分解率可达41.10%,微生物反应机率增加,反应效率提高。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中颗粒性有机物的水解过程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高温水解速率常数显著高于中温水解速率常数。中温水解液中未知溶解性有机物积累量高,转化慢,可能是中温发酵产酸效果低于高温条件的原因之一。高温发酵获得的VFAs约为中温VFAs产量的2倍,其中有机酸异戊酸和异丁酸的比例较高,二者约占VFAs的50%;中温发酵过程VFAs的组分单一,主要为乙酸。水解液中氨氮的增加量与颗粒型蛋白质的分解量存在强相关关系,高温发酵下的氨氮转化因子显著高于中温发酵的氨氮转化因子。
- 熊惠磊张晓聪杨海洋段双妮刘海涛陈选平张志强施汉昌
- 关键词:剩余污泥水解酸化
- “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在高校体育课堂移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前,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学习的需求。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良好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信息科技技术的应用也对教育教学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改革,促进了移动教学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在高校体育课堂移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黎江城周之昊何中举刘海涛欧阳志萍
- 关键词:高校体育移动教学信息科技
- “互联网+”教学多元融合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被引量:1
- 2021年
- “互联网+”教学为体育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使用视频、文字、图形等多媒体软件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互联网+”教学多元化融合型大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问题。
- 周之昊欧阳志萍胡蓉黎江城何中举刘海涛
-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