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严重挤压综合征截肢创面处理策略探讨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严重挤压综合征患者截肢创面特点及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对9例严重挤压综合征患者截肢创面特点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9例患者共截肢15处。其中1例合并双侧臀部皮肤肌肉大范围缺损。14处创面发生... 陈日高 周春光 张晖 王光林 黄富国 屠重棋 宋跃明 裴福兴关键词:地震 挤压综合征 创面处理 文献传递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cage)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对5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1周内、3、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随访,用Frankel法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并行X线片及三维CT检查:采用Cobb法测量后凸情况,并测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采用Brantigan等描述的方法观察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除2例FrankelA级和8例D级患者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平均随访9.4个月(6~12个月)。术前平均矢状位后凸角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3.9°±8.5°。术前平均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6±16.9)mm。随访期间末见cage移位、内固定断裂及神经功能损害加重。19例达到E级融合,10例达到D级融合,25例达到C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多孔n—HA/PA66cage支撑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随访过程巾丢失少,并能获得满意融合。 宋跃明 陈日高 刘立岷 龚全 李涛 曾建成 刘浩 裴福兴 屠重琪 段宏关键词: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n-HA/PA66人工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重建中的早期临床观察 王祥 陈日高 龚全 刘立岷 曾建成 宋跃明Ⅰ期前路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目的:评价I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3年5月到2007年5月采用I期开放前路或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半椎体切除联合后路矫形治疗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收集术前、术后当时和... 宋跃明 陈日高 刘立岷 李涛 龚全 曾建成 刘浩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 矫形手术 文献传递 9例汶川地震重症挤压综合征救治经验 目的对汶川地震所导致的严重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9例严重挤压综合征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对其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少尿并发生肾功能衰竭。9例患者均有截肢。8个患者有肝损害。8例患者肺... 黄富国 陈日高 裴福兴 屠重棋 宋跃明 王光林 张晖 周春光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 66,n-HA/PA66)椎体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体支撑体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6岁。随访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及三维CT评估支撑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生理弧度及支撑体下沉。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支撑体的安放固定,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5.6个月,所有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9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78.8%、83.4%、83.3%。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颈椎序列、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以及支撑体的位置维持良好,人工椎体无下沉、移位。结论n-HA/PA66椎体支撑体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序列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进行颈椎退变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修鹏 刘立岷 宋跃明 王祥 张凌汉 龚全 李涛 曾建成 孔清泉 刘浩 陈日高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 羟基磷灰石 人工椎体 地震期间与地震前ICU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我院ICU病房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特点,并且同既往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了解耐药变迁情况,探讨在出现大规模外伤伤员的情况下,应如何有效预防耐药菌在重症患者中的爆发流行。[方法... 孔清泉 屠重棋 裴福兴 黄富国 刘浩 宋跃明 杨天府 付平 康焰 王光林 刘立根 方跃 张晖 李涛 龚全 冬石强 陈日高 周春光 易敏关键词:ICU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ESBLS 文献传递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物(n-HA/PA66)椎间融合器在山羊颈椎前路融合中的效果。方法:15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成A、B、C组,每组5只,均行经前路C3/4椎间盘切除术,A组椎间置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B组置入钛网植骨;C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块植骨。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4周、8周及12周拍X线片观察测量各组手术节段平均椎间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IVA)及前凸角(lordosis angle,LA);12周时处死动物取颈椎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三组DSH、IVA和LA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三组间DSH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及12周,A组DSH与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三组间IVA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A、B组IVA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及术后4周、8周三组间L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A、B组LA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周时,A、B组颈椎标本各向角位移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后伸外A组各向稳定性优于B、C组;平均刚度均强于B、C组;ROM均小于B、C组(P<0.05)。A组在植骨区和椎间融合器边缘可见大量成熟的骨小梁组织,材料交界处可见大量纤维骨痂及新生骨形成,骨组织与材料表面已发生嵌合;B组的植骨块与椎体间的新生骨小梁已改建为成熟的骨小梁,部分区域尚可见未完全矿化的类骨质;C组可见较多的纤维骨痂形成,在骨小梁表面有红色的类骨质,部分区域有成熟的骨小梁。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能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山羊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陈日高 屠重琪 裴福兴 段宏 刘立岷 宋跃明关键词:椎间融合器 颈椎 融合术 山羊 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酰胺66人工椎间支撑体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nano - hydrxyapatite crystal, n - HA/polyamide 66, PA66)椎间支撑体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对87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n—HA/PA66椎间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1.3个月(17—24个月)。术后无神经损害加重患者。除4例FrankelA级患者,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矢状位后凸角术前为(14.4±12.6)°,术后为(3.7±8.7)°,末次随访时为(4.0±8.3)°。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术前为(96.9±17.2)mm,术后为(109.5±17.1)mm,末次随访时为(108.3±16.4)mm。随访期间未见椎间支撑体移位、内固定断裂或神经功能损害加重。58例达到E级融合,22例D级融合,7例C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n—HA/PA66椎间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术后椎间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纠正明显,中期随访椎体间高度无丢失,融合满意。 陈日高 宋跃明 刘立岷 李涛 龚全 曾建成关键词:脊柱骨折 胸椎 N-HA/PA66人工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重建中的早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人工椎体支撑体在颈椎前路重建中的的早期作用。方法:对10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外伤性颈椎骨折患者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或椎体开槽,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 宋跃明 王祥 陈日高 龚全 刘立岷 曾建成关键词:颈椎 羟基磷灰石 人工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