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坤
- 作品数:23 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适宜出生体重对学龄前期儿童肥胖风险影响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学龄前期儿童肥胖关系,探究儿童肥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精准化肥胖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集天津市出生的新生儿资料建立出生队列,依托天津市妇幼卫生系统数据库追踪58332名新生儿自出生至5岁的生长发育情况。依据出生体重计算Z评分,评价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或大于胎龄儿(LGA),并在0.5、1、1.5、2、2.5、3、4和5岁8个观察时间点测量并记录身高和体重结果,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Z评分,评价是否发生肥胖。结果队列中新生儿平均出生胎龄为(39.56±1.05)周,男婴29898人(51.25%),女婴28343人(48.75%)。依据出生时胎龄儿评价分为3组:SGA 2979人,占5.11%;AGA 48382人,占82.94%;LGA 6971人,占11.95%。自出生至5岁的连续随访中,肥胖发生率最低的为2.5岁,为7.35%(3130/42604),3岁为7.41%(3258/43948)。LGA儿童在0.5、1、1.5、2、2.5、3、4和5岁的肥胖率始终高于同龄AGA和SGA。其中,低体重组SGA在5岁时的肥胖率(4.76%)高于AGA(3.79%),肥胖组SGA在5岁时肥胖率(32.26%)不仅高于AGA(22.67%),甚至超过了LGA(26.49%)。出生时SGA显著增加0~6月龄发生追赶生长的风险(单因素分析OR=5.309,95%CI=4.756~5.926,P<0.001;多因素分析AOR=5.314,95%CI=4.760~5.933,P<0.001)。而LGA显著增加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儿童0.5~5岁发生肥胖的风险(均P<0.001),并显著增加低体重组2岁前(含2岁)肥胖风险(P<0.05),以及肥胖组子代5岁前(不含5岁)肥胖风险(P<0.05)。结论产前检查中应密切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科学控制出生体重,避免分娩SGA或LGA将有利于儿童肥胖的防控。
- 张爽李卫芹王蕾棽李薇冷俊宏刘慧坤
- 关键词:出生体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队列研究
- 孕期增重及影响因素:母婴队列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孕产妇孕期体重变化,探究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精准化孕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5年1-12月基于本市孕产妇保健工作系统,收集天津地区年龄18~45岁单胎妊娠妇女产前检查信息,选择健康分娩孕妇48 382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其基本特征和历次产检体重。结果 符合健康分娩标准的48 382名孕妇全孕程体重变化呈现孕早期几乎不增重、孕中晚期匀速增长的趋势。平均全程增重[M(P_(25)~P_(75))]为14.15(11.17~17.16)kg,前半程增重[M(P_(25)~P_(75))]为7.74(5.63~9.94)kg,后半程增重[M(P_(25)~P_(75))]为6.38(4.50~8.30)kg。依据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指南,无论使用WHO BMI标准还是中国BMI标准,健康分娩孕妇中仅有38.0%(中国BMI分类)~39.2%(WHO BMI分类)被评价为增重适宜。非肥胖孕妇的IOM推荐增重范围较为适宜,而健康分娩的肥胖孕妇增重范围较IOM稍高。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均对增重有影响。结论 孕期保健工作中,结合孕妇个人特征酌情调整体重管理目标,以提高体重达标率,并改善母婴健康结局。
- 张爽李卫芹李楠王蕾棽刘慧坤李薇国佳冷俊宏
- 关键词:妊娠体重增加影响因素队列研究
- 孕早期超重肥胖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与孕期血糖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孕早期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对孕期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2009-2010年26 965名孕早期接受首次产检孕妇的基本信息、孕早期ALT水平、孕早期BMI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检测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超重肥胖单独/联合ALT水平对于孕期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同孕早期ALT<40 U/L者相比,ALT≥40 U/L的孕妇GCT阳性(≥7.8 mmol/L)的比例明显升高(OR=1.368,95%CI=1.204~1.553)。同孕早期BMI 18.5~23.9 kg/m^2者相比,消瘦(BMI<18.5 kg/m^2)的孕妇GCT阳性的可能性减低(OR=0.730,95%CI∶0.648~0.823),而超重(BMI:24.0~27.9 kg/m2),肥胖(BMI≥28.0 kg/m^2)均是GCT阳性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07,95%CI:1.489~1.735;OR=1.868,95%CI:1.657~2.107)。以ALT<40 U/L且BMI<24 kg/m^2为参照组,多因素分析中,孕早期超重肥胖使ALT≥40U/L增加GCT阳性发生风险的OR值从1.219(95%CI:1.015~1.464)增加至2.655(95%CI:2.226~3.167),且相加交互作用的3个指标RERI、AP和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孕早期ALT水平升高是孕期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孕早期孕妇超重肥胖会加重升高的ALT水平引发孕期高血糖风险的效应,即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 王蕾蓔冷俊宏李卫芹李薇张爽刘慧坤李楠刘霞
- 关键词:孕期谷丙转氨酶
- 孕产期碘营养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女性产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评估孕产期母体的碘营养水平对产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女性的精确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孕前无甲状腺病史的单胎妊娠女性,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连续监测其甲状腺功能和尿碘水平,分析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尿碘水平与产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招募孕产妇148例,其中亚临床甲减组4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07例。所有孕产妇的妊娠期平均尿碘浓度(UIC)高于哺乳期(中位数174.75对149.89 μg/L,P<0.05),均属于碘充足水平。妊娠期的碘缺乏比率(23.6%)高于哺乳期(5.4%)。纵向观察妊娠期及哺乳期尿碘在各时间区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56例产妇发生产后甲状腺炎(PPT)。孕早期TPOAb阳性的孕产妇PPT发生率高于TPOAb阴性者(χ^2=10.811,P=0.001)。发生PPT的产妇其产后12个月UIC低于未发生PPT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哺乳期碘缺乏(HR=3.870,95%CI 1.595~9.392,P=0.003)和孕早期TPOAb阳性(HR=3.679,95%CI 1.466~9.233,P<0.05)均增加产后甲状腺炎发生风险;亚组分析显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组妇女哺乳期碘缺乏(UIC<100 μg/L)增加产后甲状腺炎的发生风险(HR=8.318,95%CI 2.383~29.029,P<0.05),但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未发现这种关联。结论天津市水碘适宜区域孕产妇尿碘属于适宜水平,但需关注哺乳期碘缺乏对产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 张爽李楠李薇冷俊宏王蕾棽李卫芹刘慧坤邵平
- 关键词:妊娠期哺乳期甲状腺功能
- 妊娠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评价自妊娠早期开始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是否能降低高危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风险。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天津市市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和郊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招募有高危因素[妊娠早期体重指数(BMI)为24~35 kg/m2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妊娠6~15周孕妇作为干预队列,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同期在天津市一个市区(南开区)和一个郊区(东丽区)接受孕产妇常规管理但未纳入干预队列的所有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孕妇信息,作为对照队列。干预队列接受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干预(营养、运动和体重控制)。基线调查时,收集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孕周和空腹血糖(FPG)水平等信息,记录身高和体重并计算BMI。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接受两步法GDM筛查。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GDM发病风险的效果。结果干预队列和对照队列分别106人和2348人纳入研究,干预队列和对照队列的孕妇在怀孕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基线调查时孕周和基线调查时FP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4~28周时,干预队列和对照队列的GDM发病率分别为19.8%(21/106)和29.6%(696/2348)(P=0.029),相对危险度降低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对照队列,干预队列GDM发病风险显著降低,OR值(95%CI)为0.41(0.24~0.69)。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自妊娠早期开始接受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合理增重等生活方式干预,其孕中期GDM发病风险显著降低。
- 李卫芹王蕾棽张爽李薇王烁刘慧坤冷俊宏
- 关键词:生活方式干预干预效果
- 双胎妊娠对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双胎妊娠孕母的甲状腺功能现状,探讨与单胎妊娠孕母甲状腺功能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天津市建立孕期健康管理档案、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查结果的孕妇,共19979人(其中双胎妊娠317人),回顾性收集其孕期检查信息,分析比较双胎妊娠孕妇血清TSH和FT4水平等方面与单胎妊娠孕妇的异同。结果双胎妊娠的血清TSH水平(中位数1.05mIU/L)较单胎孕母(中位数1.35mIU/L)更低(P<0.01);双胎孕母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23.66%)较单胎孕母(16.61%)更高,主要是甲状腺毒症患病率明显增加(P<0.01)。双胎妊娠的血清TSH水平随孕周的变化趋势与单胎妊娠相类似,但在孕8~20周时水平更低(均P<0.05),孕28周之后水平可能更高。双胎妊娠血清FT4水平在8≤孕周<13时显著高于单胎妊娠(P<0.05),其余孕周与单胎妊娠无明显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妊娠发生甲状腺毒症的风险是单胎妊娠的4.082倍(95%CI=2.936~5.675)。结论双胎妊娠孕母的血清TSH水平更低,甲状腺异常(尤其甲状腺毒症)较单胎妊娠发生率更高。
- 张爽李楠李薇王蕾琴刘慧坤邵平冷俊宏李卫芹
- 关键词:双胎妊娠
-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青少年儿童肥胖症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疾病,是影响各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复杂的代谢功能紊乱症候群,主要由人体内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等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引发人体内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状态。青少年儿童肥胖症是诱发MS疾病的高危因素,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所以,临床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控制肥胖症病情,提高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本文就儿童肥胖与MS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刘慧坤
- 关键词: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
- 妊娠期糖尿病学龄前子代体型和血脂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学龄前子代儿童体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妊娠糖尿病干预随访研究”中子代儿童6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发育水平标准分析儿童体型,并使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中推荐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分析儿童空腹血脂情况。结果不同年龄儿童身高体重Z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Z评分增大,超重肥胖比例增加,男童的体重年龄Z评分和BMI年龄Z评分均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儿童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20.8%(133/640),未见年龄变化趋势。总胆固醇水平和异常检出率无性别差异,男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女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低于女童(P<0.05),异常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不同肥胖程度儿童TG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GDM子代儿童的生长发育、血脂异常有较明显的特点和性别差异,对于肥胖、代谢异常的个体化及群体化预防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慧坤李楠王蕾棽张爽李卫芹李薇胡刚冷俊宏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体型血脂
- 学龄前儿童血尿酸水平及其与代谢性指标关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学龄前儿童血尿酸(SUA)水平,分析其升高的影响因素,探求SUA与体质指数(BMI)、血糖(FPG)、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3—6月在天津市市区26所幼儿园对4 073名3~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收集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检测空腹SUA、FP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分析SUA水平与肥胖、FPG、血脂的关系。结果 SUA平均水平为(243.02±53.25)μmol/L,其中SUA>310μmol/L占10.14%;男童SUA水平为(247.26±53.68)μmol/L,高于女童的(238.33±52.37)μmol/L(P<0.001)。肥胖组和超重组儿童SUA、FPG、TG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人群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SUA与BMI和TG均呈正相关(均P<0.05),BMI每增加1 kg/m2,SUA增加4.092μmol/L。亚组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只有在肥胖组儿童中,SUA与FPG和TG均呈正相关(均P<0.05),FPG和TG每升高1 mmol/L,SUA分别增加15.932和13.809μmol/L。结论天津市区3~6岁学龄前儿童群体中SUA异常率较高,且SUA水平与BMI、FPG和TG密切相关;尤其是肥胖儿童,SUA水平与FPG、TG水平的关联更强。
- 张爽李楠冷俊宏张涛李卫芹刘慧坤王蕾棽刘功姝王华杜悦新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 孕早期超重肥胖和孕期血糖水平升高对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重肥胖和孕中期高血糖对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的单独和联合作用。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分析2009—2010年在天津市市内6区和滨海新区妊娠早期接受第1次产检的35554名孕妇的基本信息、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和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检测结果以及分娩信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超重肥胖单独/联合孕中期高血糖对巨大儿和LGA发生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同孕早期BMI18.5~23.9kg/m^2者相比,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升高(OR=1.886,95%CI=1.730~2.057;OR=3.724,95%CI=3.280~4.228);超重和肥胖孕妇发生LGA的风险也升高(OR=1.721,95%CI=1.606~1.845;OR=3.230,95%CI=2.908~3.586)。同GCT<7.8mmol/L相比,GCT≥7.8mmol/L的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升高(OR=1.402,95%CI=1.287~1.529),发生LGA的风险也升高(OR=1.342,95%CI=1.253~1.437)。多因素分析显示,同孕早期BMI<24.0kg/m^2且GCT<7.8mmol/L相比,孕早期超重/肥胖使高血糖对巨大儿的风险OR值由1.392增加到3.438,对LGA的风险OR值由1.365增加到2.948。结论孕早期超重/肥胖和孕中期高血糖是巨大儿和L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对巨大儿和LGA的发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 王蕾棽冷俊宏李卫芹李薇张爽刘慧坤李楠
- 关键词:巨大儿大于胎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