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小会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清远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阑尾
  • 3篇阑尾炎
  • 3篇急性阑尾炎
  • 2篇低风险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住院
  • 2篇病种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断层
  • 1篇性病
  • 1篇医院统计
  • 1篇再入院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病
  • 1篇乳腺病变
  • 1篇入院
  • 1篇伤害住院
  • 1篇伤害住院患者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孙小会
  • 3篇李光明
  • 3篇唐剑辉
  • 3篇刘林
  • 2篇曾军
  • 2篇刘红艳
  • 2篇王钟灵
  • 1篇李智锋

传媒

  • 5篇中国病案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院2007年-2016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对某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构成特点,为医院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提取某院2007年-2016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死亡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时间分布和疾病构成。使用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编码进行死因分类,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6年间住院患者病死率为0.59%,总体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男性的病死率为0.83%,高于女性的0.37%;死亡年龄在71岁~8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608/3162,19.23%)。在冬季死亡的占比最高(884/3162,占27.96%);前三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等外部原因,占总体死亡患者的65.18%;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因肺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居首位,肝恶性肿瘤次之,结肠恶性肿瘤居第三位。循环系统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占该系统疾病的74.61%。结论应密切关注男性和老年患者的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强对肿瘤的预防和控制,降低病死率。
陈美玲温星来冯素花孙小会梁永晴
关键词:病死率死因分析
多层螺旋CT征象诊断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价值被引量:68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多层螺旋CT征象鉴别诊断急性阑尾炎各病理类型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22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观察多层螺旋CT征象:阑尾管径、周围渗出、阑尾粪石、盲肠壁增厚、回盲部淋巴结及肠淤张,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各指标差异。结果 221例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9例,化脓性阑尾炎192例,坏疽性阑尾炎20例。厌食纳差113例(51.1%),恶心呕吐137例(62.0%),转移性右下腹痛113例(51.1%),体温升高69例(31.2%),右下腹压痛220例(99.5%),反跳痛202例(91.4%);白细胞计数升高197例(89.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95例(88.2%);管径增粗221例(100.0%)。3种病理类型阑尾炎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依次增高;阑尾管径和阑尾周围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单纯性、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依次增粗或加重。结论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阑尾管径和阑尾周围渗出鉴别诊断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具有指导意义。
李光明李智锋孙小会唐剑辉蒋方旭刘林
关键词:阑尾炎急性病
某院2013年-2017年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统计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某院60岁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的特征,为制定伤害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中提取2013年-2017年因伤害住院的老年患者病案5005例,对老年伤害患者的伤害部位、伤害类型、重要伴随疾病及死亡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25:1。60岁~64岁的老年人占比最多。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倒(43.8%)、交通事故(28.0%)、锐器伤(5.3%)。受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25.8%)、髋和大腿(15.8%)。因伤害而死亡的占1.1%,其中以交通事故伤害导致的死亡为主。结论老年人伤害以跌倒为主,受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老年人伤害的预防与干预工作。
梁永晴温星来冯素花陈美玲孙小会
关键词:老年人
低风险病种死亡原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 分析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医院对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病例20例作为病例组,以病种匹配,按照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非死亡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高血压史、手术、感染等病史资料,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2020年某三甲医院20例低风险病种住院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7.15岁,疾病构成以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主,占总死亡患者的75%,共纳入胃溃疡、肠的其他疾病、胆石症、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医疗照顾、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7个低风险病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次数、高血压史、手术和感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95%CI:1.01~1.09)、手术(OR:6.34,95%CI:1.18~34.11)和感染(OR:11.30,95%CI:2.85~44.91),均是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手术、感染发生是影响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医院应加强老年病防治,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和防控医院感染等措施降低低风险病种患者住院死亡。
孙小会温星来陈美玲梁永晴胡启君原嫄
关键词:影响因素
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和超声对鉴别诊断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原因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分辨率MRI(HR-MRI)血管壁成像和超声对鉴别诊断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原因的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06月-2020年1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31例,均行颈部辨血管壁HR-MRI检查、超声颈动脉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狭窄原因检出情况,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HR-MRI与DSA、超声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DSA、超声、HR-MRI对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RI对动脉夹层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占比22.6%,DSA、HR-MRI检查未见异常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分析显示,HR-MRI诊断颈动脉狭窄原因与DSA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9,P<0.05)。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原因与DSA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221,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原因的鉴别诊断效果优于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治补充检查首选方式。
陈建初彭明明孙小会刘红艳陈秀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超声
改良Alvarado评分联合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联合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腹部CT检查资料的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病例316例,计算改良Alvarado评分并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分值组。计算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通过χ2检验比较急性阑尾炎与非急性阑尾炎的评分和差异,以及急性阑尾炎不同分值组的诊断准确性及其差异。结果 316例疑似病例中102例经外科手术确诊,44例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170证实为非急性阑尾炎。改良Alvarado评分高分值组患者182例,中分值组104例,低分值组30例。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7.5%,98.6%,96.5%,96.0%和98.8%。复杂或不复杂急性阑尾炎的评分明显高于非急性阑尾炎患者(P<0.001)。急性阑尾炎高分值组诊断准确率最高,与其它组诊断准确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女性在对应组中诊断准确率低于男性。结论 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能力优于改良Alvarado评分,但改良Alvarado评分有助于患者危险分层。
李光明唐剑辉孙小会王钟灵蒋方旭刘林曾军
关键词:MSCT急性阑尾炎
基于SQL的非计划再入院患者查询统计被引量:5
2020年
住院患者出院后非计划再入院属于重返类指标,是医疗质量安全监测的指标之一。利用SQL语句编写统计查询模板能解决该检索问题。SQL模板完成并验证正确后,在病案统计系统用户界面开放4个非计划再入院患者相关查询模板供病案人员直接使用。输入相应的模板开放参数即可输出查询结果。实践结果显示,利用SQL语句查询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非计划再入院患者为424例,31天内再入院率为1.93%。相比传统的人工检索或手工登记,既能减少人工检索的失误,也能避免手工登记的繁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陈美玲温星来孙小会梁永晴
关键词:SQL医院统计
改良Alvarado评分联合多层螺旋CT术前检查对急性阑尾炎分层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联合多层螺旋CT(MSCT)术前检查对急性阑尾炎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有完整腹部CT资料的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316例,计算改良Alvarado评分并分成低,中,高分值区。计算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7.5%,98.6%,96.5%,96.0%和98.8%。316例患者中,146例急性阑尾炎,170例非急性阑尾炎;128例外科手术确诊。非急性阑尾炎、不复杂阑尾炎和复杂阑尾炎改良Alvarado评分分别是5.95±2.27,6.67±1.97和6.67±2.25。急性阑尾炎低、中、高分值区分布依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各分值区分布均低于男性。结论改良Alvarado评分对急性阑尾炎术前分层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中低分值区需求助MSCT检查。
李光明唐剑辉孙小会王钟灵蒋方旭刘林曾军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阑尾炎
数字乳腺断层结合合成二维图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2年
目的:探讨DBT合成二维图像(S2D)能否取代FFDM图像。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术前均同时行FFDM和DBT检查,具有术后病理结果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120个病灶)。一次检查获得三种图像:FFDM图像、DBT薄层图像、S2D图像(重组DBT薄层数据得到类似FFDM图像),并将其分成四组图像:FFDM、S2D、DBT+FFDM、DBT+S2D;对每一个病灶进行BI-RADS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判断良恶性,0-4A类判为良性,4B类及以上判为恶性。记录FFDM和DBT的平均腺体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四组图像在BI-RADS分类中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四组图像鉴别病灶良、恶性的能力,以病理结果作为判定病灶良恶性的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FFDM和DBT平均腺体剂量的差异。结果:78个良性病灶、42个恶性病灶。FFDM与S2D、DBT+FFDM与DBT+S2D的B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T+S2D与S2D的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FFDM、DBT+S2D鉴别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96,敏感度、特异度均为88.1%、94.9%,优于FFDM和S2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和0.821)。FFDM和DBT的单个体位平均腺体剂量分别为(0.92±0.17)mGy、(1.50±0.2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97,P<0.05)。结论:S2D图像可代替FFDM图像,DBT+S2D的检查模式能够在确保安全的辐射剂量下,提高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张鹏周会孙小会刘红艳黄奕妆邓树芳唐美群吴文英
关键词:乳腺病变
低风险病种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低风险病种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为控制低风险病种住院时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低风险病种超长住院(住院时间>30天)患者1626例作为病例组,以病种、性别、年龄为匹配条件,按照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低风险病种(住院日≤30天)患者650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症、手术、转科、感染等病史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导致低风险病种患者超长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46.0天,共覆盖60个病种,前十位病种人数占总超长住院日患者数的82.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手术、转科、感染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症(OR=2.99,95%CI:1.93~4.63)、手术(OR=4.64,95%CI:4.06~5.31)、转科(OR=5.84,95%CI:4.91~6.96)、感染(OR=3.04,95%CI:2.61~3.54)是低风险病种超长住院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存在合并症、住院期间手术、转科和发生感染均是产生超长住院日的重要原因,医院应对低风险病种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防控感染和加强手术管理等措施控制低风险病种患者的住院时间。
孙小会温星来
关键词: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