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玲

作品数:4 被引量:93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硬化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与门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关系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胃
  • 1篇食管胃底
  • 1篇食管胃底静脉
  • 1篇食管胃底静脉...
  • 1篇食管胃底静脉...
  • 1篇食管胃底静脉...
  • 1篇凝血
  • 1篇凝血指标
  • 1篇破裂出血
  • 1篇曲张
  • 1篇中性粒细胞

机构

  • 3篇唐山市南堡开...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洪玲
  • 2篇高淑红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初诊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2例初次诊断且未经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他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利用ROC曲线确定NLR的分界值,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通过Kaplan-Meier方法绘制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曲线,用Log Rank进行非参数检验,分别观察高NLR组、低NLR组临床特征及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综合评价NLR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高NLR组PFS及OS中位数分别为6.0个月、10.7个月,低NLR组则分别为7.5个月、14.3个月。PFS在患者NLR、肿瘤分期、有无放疗、化疗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初诊时低NLR组、局限期、放疗及化疗有效的患者PFS较长,反之则短;OS在患者NLR、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有无放疗、化疗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初诊时低NLR组、年龄低于60岁、女性、局限期、放疗及化疗有效的患者OS较长,反之则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疗效是影响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风险因素;年龄、肿瘤分期、放疗、化疗疗效、NLR是影响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NLR对评估初次诊断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王洪玲王洪玲王键玮郭霞韩晓庆喻昌利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粒细胞淋巴细胞预后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硬化组,体检健康者114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血小板计数[(58.46±18.23)×109/L]、血小板压积[(0.10±0.04)%]、纤维蛋白原[(1.81±0.69)g/L]明显低于对照组[(186.90±47.52)×109/L、(0.24±0.06)%、(2.68±0.54)g/L],平均血小板体积[(13.40±1.34)fL]、血小板分布宽度[(19.64±2.58)fL]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1.14)、(15.62±2.12)fL],凝血酶原时间[(22.76±6.23)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57.40±7.85)s]、凝血酶时间[(29.62±3.58)s]明显长于对照组[(11.68±1.87)、(35.42±2.49)、(17.34±0.95)s](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存在异常,动态检测对临床治疗、病情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杨美荣张国顺刘斌刘英王洪玲高淑红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4
2016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与血栓形成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0-01/2016-01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的患者74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10例、肝硬化并发PVT的患者76例、单纯肝硬化患者(无出血和PVT形成)112例为对照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白细胞、H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门静脉内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及肝硬化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
刘斌张国顺杨美荣刘英王洪玲高淑红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血栓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