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昆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与上皮钙黏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ATAD2与E—cadherin两者的相关性,探讨ATAD2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0例肝细胞癌标本以及16例癌旁组织标本中ATAD2、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利用慢病毒载体sh.ATAD2干扰ATAD2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干扰ATAD2后肝癌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ATAD2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ATAD2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6.7%比31.3%,P〈0.05),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例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3.3%比68.7%,P〈0.05)。ATAD2、E—cadherin的表达均与肝癌转移相关(P〈0.05)。在肝癌组织中ATAD2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263,P〈0.05)。在肝癌细胞HCCLM3中干扰ATAD2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迁移,42.5±2.6比78.1±3.8,P〈0.05;侵袭,33.0±4.7比72.7±5.6,P〈0.05),同时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ATAD2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加。沉默ATAD2可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E—cadherin的调控可能是ATAD2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机制之一。
- 郑昆明秦晓明吴刚王雅玮孟祥宇程颖
- 关键词:上皮钙黏蛋白肝细胞癌
- 不损伤黏膜层的腹腔镜内镜联合剥除胃小间质瘤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讨在不损伤黏膜层的情况下,腹腔镜内镜联合胃小间质瘤剥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15例胃小间质瘤患者在腹腔镜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定位和黏膜下注射后,在腹腔镜下行不损伤黏膜层的肿瘤剥除术,回顾性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5例胃小间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因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3.4±15.8)rain,术中出血(15.2~3.5)mL。患者均未放置胃管,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1.6±0.5)d,术后住院时间(3.3±0.6)d;术后所有标本假包膜完整,病理均为胃间质瘤,其中12例极低危险度,2例低危险度,1例中危险度。结论腹腔镜内镜联合胃小间质瘤剥除术短期治疗效果满意,并且术后康复快,符合微创外科和快速康复理念,是胃小间质瘤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 曹磊王宏磊郑昆明王玉杨正多赵永捷李文
- AR和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AR和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AR基因沉默后对肝癌细胞株97H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实验在蛋白水平检测AR基因沉默后β-catenin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AR和β-catenin的分布,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细胞侵袭、迁移实验显示,AR基因沉默后抑制肝癌细胞株97H的侵袭与迁移能力(P<0.01);AR基因沉默后可下调核β-catenin的表达;AR和核β-catenin过表达患者明显比低表达患者有更低的总体生存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R、β-catenin是肝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AR可能通过调节核β-catenin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AR和β-catenin过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 王开宇吴刚郑昆明孟祥宇王雅玮
- 关键词:肝细胞癌ARΒ-CATENIN预后
- MiR-655-3p在肝细胞癌中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
-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最新统计的2015年肿瘤相关数据显示,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排名第四位,大约46.61万人为每年的新增病例,85%-90%为肝细胞型肝癌,每年死亡病例约42.21...
- 郑昆明
- 关键词:肝细胞癌蛋白表达生物学行为
- 文献传递
-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凭借其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正逐步发展并取代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成为良性及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替代方案。临床操作时,术者可以依据患者自身病情及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对EUS-BD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陶为杰石小举郑昆明赵永捷
- 关键词:胆道梗阻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10×10~9/L的复发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血小板计数(PLT)<10×10^9/L的复发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6年6月期间行LS治疗的17例复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2.18±15.70)岁,术前1dPLT<10×10^9/L,中位病程为2(1,5.5)年,伴有脾大者6例。结果17例ITP患者均顺利完成LS,手术时间(156.76±17.9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50(20,175)mL,术后住院时间(7.47±1.94)d。17例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LS术中均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术后均未发生皮下气肿、感染、腹腔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LS术后短期内总体有效12例,包括完全反应者11例和部分反应者1例。术后1dPLT≥100×10^9/L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PLT<100×10^9/L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伴有脾大和术前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等因素间术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S治疗PLT<10×10^9/L的复发性ITP患者安全、有效,术后1dPLT可能成为预测LS治疗ITP短期疗效的指标。
- 曹磊郑昆明王宏磊廖毛毛薛峰张磊赵永捷江涛
- 关键词:血小板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
- 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与β链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与β链蛋白(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表达状态下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ATAD2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实时PCR检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ATAD2与β-catenin表达情况,实时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肝癌细胞系ATAD2、APC、β-catenin及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20例对应癌旁组织中相同部位ATAD2与β-catenin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不良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AD2与β-caten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5.0%和55.0%,高于对应癌旁组织的3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ATAD2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5)、转移(P〈0.05)、血AFP含量(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P〈0.05)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TAD2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78,P〈0.01;R2=0.3607,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95)。此种相关性在除外SK-hepl细胞系的其余4株细胞系中均被发现。ATAD2基因敲除后,APC表达上调,β-catenin表达下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AD2及β-catenin表达情况、肿瘤大小、转移、血AFP水平及TNM分期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TAD2及β-catenin表达状态、肿瘤转移情况及血AFP水平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TAD2与β-catenin共表达患者的预后差于两者单阳性表达和双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ATAD2基因敲除能抑制writ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survivin、cyclinDl、c-myc及MMP7蛋白表达。结论ATA
- 孟祥宇吴刚郑昆明夏书官王雅玮程颖
- 关键词:肝细胞信号传导
- XAV93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对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过程的影响。方法: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XAV939对肝癌细胞Bel-7402、HCCLM3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XAV939对肝癌Bel-7402、HCCLM3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和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糖酵解过程中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MT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XAV939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Bel-7402、HCCLM3细胞增殖能力,XAV939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接近50%时,浓度分别为:30μmol/L、20μm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AV939可以显著抑制Wnt/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c-myc、Cyclin D1的表达,有效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同时,XAV939可以通过抑制HK-2、LDHA而非Glut-1的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糖酵解过程。结论:XAV939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依赖性细胞增殖和糖酵解过程。
- 郑昆明吴刚秦晓明王雅玮夏书官孟祥宇
- 关键词:肝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糖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