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篇上海光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前端
  • 1篇热分析
  • 1篇光源
  • 1篇光子
  • 1篇SSRF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张敏
  • 1篇薛松
  • 1篇吴冠原
  • 1篇徐中民
  • 1篇王纳秀
  • 1篇李勇军
  • 1篇贾丹丹
  • 1篇金利民
  • 1篇刘石磊

传媒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核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SSRF活动光子挡光器的模拟与实验结果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介绍了上海光源插入件光束线前端区高热负载元件活动光子挡光器热缓释设计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数值模拟与实验测量结果在10℃的误差范围内一致,且数值模拟结果都高于测量值。测量结果证明了挡光器热缓释设计中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直接冷却高热负载部件的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王纳秀刘石磊徐中民张敏吴冠原
上海光源前端高热负载挡光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有效处理上海光源前端挡光器接收的高热负载,研究了挡光器的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方法。选用高导热性、高强度的GlidCop AL-15制造挡光器吸收体,采用直接水冷和掠入射结构提高其热缓释能力。以对流换热系数和压力降为评价指标,选用佩图克方程和达尔西-韦斯巴赫方程优化冷却水路,通过热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下挡光器的温度和热应力分析结果,从而确定了挡光器的结构设计优化参数。优化后挡光器的水路直径为6mm,水路到光照面的距离为9mm,光照面接线处圆角≥2mm,且水路与光束方向基本平行。与初始结构相比,优化后挡光器的最高整体温度和最高冷却壁温度分别下降约8%和1/4,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1/2左右,完全满足上海光源前端部件的设计要求。目前,应用优化参数设计的挡光器已应用于上海光源实际工程中。
李勇军张敏薛松贾丹丹金利民
关键词:上海光源前端热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