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雪松

作品数:1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唐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音乐
  • 5篇审美
  • 3篇文化
  • 3篇革命音乐
  • 2篇少年
  • 2篇审美表达
  • 2篇审美导向
  • 2篇声乐
  • 2篇碎片化
  • 2篇评剧
  • 2篇网络传播
  • 2篇现代评剧
  • 2篇媒体
  • 2篇传播学
  • 2篇传承
  • 1篇代文
  • 1篇当代传承
  • 1篇电子传播
  • 1篇电子传播媒介
  • 1篇丁香

机构

  • 15篇唐山师范学院
  • 6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5篇王雪松
  • 2篇马凌云
  • 1篇宋晓敏

传媒

  • 4篇河北能源职业...
  • 2篇音乐创作
  • 2篇戏剧文学
  • 2篇艺术传播研究
  • 1篇歌海
  • 1篇四川戏剧
  • 1篇明日风尚
  • 1篇唐山文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评剧《相期吾少年》的审美表达被引量:1
2022年
现代评剧《相期吾少年》是评剧故乡、大钊故里唐山为庆祝建党百年倾情打造的呕心力作,是河北省唯一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的参演剧目,也是全国唯一入围的评剧剧目。本文试图剖析其构建的现代审美样态,力求诠释传统评剧的当代创演特征,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播提供参考。
王雪松马凌云
关键词:评剧审美表达
现代文化与乡土气韵的融合--现代评剧《更待丁香开·少年李大钊》的当代传承
2023年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滥觞,其所富含的民族共同经验在现代社会中尤为珍贵。评剧作为我国典型的乡土文化,在当代传承中则衍生出了多种方式。唐山市政府联合地方高校共同打造的现代评剧《更待丁香开·少年李大钊》是评剧当代传承的成功范本,其不仅实现了现代文化和乡土气韵的充分融合,也将传统教育导向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评剧当代建构和文化教育性特质,阐述评剧寓教于乐的互诠互生。
王雪松宋晓敏
关键词:现代文化传承
革命音乐在当代传播中的话语嬗变
2024年
革命音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风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革命音乐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这些音乐不仅承载着革命年代极为重要的历史信息,也彰显着革命者生动、真实的思想情怀和行动轨迹。通过对革命音乐的概念和脉络的重新梳理,以及对革命音乐在当代传播形态和话语转向的深入探讨,呈现出革命音乐的当代价值面貌和传播路径,为学界和业界提供参考。
王雪松王雪松
关键词:革命音乐传统音乐文化传播文化价值
论河北革命音乐的教育传播与传承策略被引量:2
2020年
河北革命音乐资源丰富且历史悠久,在我国广阔的音乐时空中本有一席之地。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面对多元文化和海量资源的包围,对河北革命音乐进行及时而有效的传承和传播已尤为紧迫。教育作为音乐传播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通过对河北革命音乐内涵的梳理和对四种音乐教育模式的分析,有望探索出一条河北革命音乐教育传播与传承之路。
王雪松
关键词:音乐教育传承
小竹之声
2019年
王雪松董月辉
"碎片化"时代"音乐+媒体"的审美导向探赜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泛"碎片化"现象已成为当代社会信息获取、事物逻辑和阶层裂化的基本表象。新音乐媒体以极其迅猛的态势准确的把握住了时代走向,成为音乐传播的新引擎,但随之而来的音乐"泛娱乐化"对音乐传统审美的冲击不可小觑,"...
王雪松
关键词:碎片化审美导向网络传播
中国民间音乐的审美表达——以二胡曲《听松》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阿炳的音乐蕴藏着我国许多宝贵的民族乐器演奏精髓,代表着我国民族器乐的极高成就。阿炳创作并演奏的《听松》,以其短小的结构、宏大的气魄、崇高的境界,成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作品倾注了阿炳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品借松树高尚的品质来表达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阿炳独有的粗犷、质朴、刚健、苍劲、深沉的演奏气质和演奏风格。作品本身也具备了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琴论的基本特征,对该曲进行音乐本体、技法和审美等方面的分析阐释,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器乐的基本样貌,对于传播和继承中国民间音乐大有裨益。
马凌云王雪松
关键词:民间音乐审美表达二胡作品《听松》
“意念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优势及问题对策
2019年
目前在高师院校及社会音乐团体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声音形象的示范和作品情感的引导普遍采用“意念教学法”。此方法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但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不理想之处,在声乐教学中应适当将“机理教学法”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声乐教学的有力补充。
王雪松
关键词:意念教学法声乐教学
“呔”韵“行”腔,秀“外”慧“中”——新时代冀东民歌的审美重建与传承被引量:3
2021年
民歌作为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传统音乐形态,在当代审美视域下应如何有效传承和发展,已是我国传统音乐面临的普遍问题。当下,冀东民歌作为河北传统音乐和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其审美重建已然成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民歌传承的历时性分析以及对冀东民歌"变异性传播"的创作探索,试图解析其在当代审美重建的最佳方式,进而为传统民歌的适应性传承和传播提供参考。
王雪松
关键词:冀东民歌
多维融合的深化与展望——第三届“数字时代的音乐传播”学术论坛综述被引量:1
2022年
2022年7月23日,第八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暨第三届“数字时代的音乐传播”学术论坛在线开幕。这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音乐产业园主办,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传媒大学赵志安教授担任总策划。
王雪松韩笑迎郭婧萱
关键词:音乐传播音乐产业学术论坛产业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