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有晶状体眼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矫正
  • 1篇人工晶状体
  • 1篇近视
  • 1篇晶状体
  • 1篇晶状体眼
  • 1篇后房
  • 1篇后房型
  • 1篇高度近视
  • 1篇超高度近视

机构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三...

作者

  • 1篇李颖洁
  • 1篇胡爱梅
  • 1篇刘维锋
  • 1篇吴红云
  • 1篇俞方良
  • 1篇石洵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ICL)植入超高度近视眼对视功能、眼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系列研究。对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通过对-12DS至-23DS(17.25±4.23)DS超高度近视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随访观察(3—27)月、平均(15.8±3.8)月,随访项目包括:术前、术后1天、末次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晶状体透明度、人工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眼轴、调节近点。结果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62±0.15、最好矫正视力0.91±0.16,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5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06),术后末次随访屈光度(-1.28±0.96)DS;术后末次随访眼压:(17.96±3.5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术后末次随访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眼轴、调节近点分别为(2686±361)个/mm^2、(3.52±0.39)mm、(30.98±1.36)mm,(19.00±3.87)cm,与术前比较分别为(t=0.89、P=0.38)、(t=2.48、P=0.03)、(t=-0.23、P:0.81)、(t=-0.21、P=0.90)。UBM示ICL与晶状体无接触、房角大于30度,未见晶状体混浊。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ICL)植入超高度近视能有效提高视力,未对眼结构和调节产生明显影响。
吴红云俞方良刘维锋石洵胡爱梅李颖洁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后房型高度近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