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生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为了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要素的关联关系,利用空间重心模型、地理联系率、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等指标,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安徽省人口演变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8年安徽省人口的不均衡性在持续扩大但幅度有所减缓,经济发展趋向均衡并逐渐稳定;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性,1996—2012年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持续增强,而2012—2018年这种趋势得到轻度改善,其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高东低”逐渐演变为“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人口与经济一致性系数存在高值和低值集聚现象,且集聚呈现波动并上升的态势。热点分布区域由西部向西北部转移,冷点区则由东部向中部沿江地区转移;相比人口与经济一致性系数本身,其变化率热点分布更为分散且切换更加频繁。
- 汪桂生徐佳
- 关键词:人口分布经济发展
- 西夏元时期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以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方法为基础,综合借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解译对流域内绿洲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定性、半定量的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西夏时期黑河流域的农业人口大约在12万左右,绿洲面积约38000公顷;元代黑河流域农业人口较西夏减少了许多,大约在5万人左右,绿洲面积减少到约31900公顷。垦殖绿洲主要分布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南部和酒泉周边,下游的居延地区等地。然而,由于西夏元时期关于粮食生产缺乏文献记载,人口数据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估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 史志林汪桂生颉耀文
-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土资源
- 甘肃省博峪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大熊猫生境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从大熊猫潜在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境等方面分析了生境的变化特征,探讨该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22%,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02%,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9%;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7%.与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23.22%上升到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19.02%下降到19.00%,受人类活动影响后转变为不适宜生境的面积达到36.96km2,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 赵晓冏汪桂生孟浩贤孙旭伟
- 关键词:GIS生境适宜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 近15年淮南矿区积水沉陷区遥感监测被引量:5
- 2017年
- 以淮南矿区2002年、2009年和2016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辅以高分一号(WFV)多光谱影像、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以及实地调查资料,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获取了淮南矿区积水沉陷区范围,采用动态变化率并结合叠加分析方法研究其数量和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获取了同时期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并采用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陷与土地类型的转移。结果表明:2002—2016年,淮南矿区积水沉陷区规模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增加了17.07 km2;空间上呈东西向扩张并逐渐合并较小积水沉陷区的趋势;积水沉陷区与其他地类不断转化,其中耕地与水域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移形式。
- 王月汪桂生
- 关键词: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淮南矿区
- 西夏国的水利灌溉被引量:1
- 2014年
- 一般认为西夏国领土不是山地而是沙漠,可耕土地很少,其实不少地方适宜农业生产,但水利灌溉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一些传世历史文献提到西夏国开凿了四通八达的水渠网,而斯文赫定等近代考古学家发掘了这些灌溉设备的遗址。不仅如此,黑城发现的西夏文法典中的很多条文涉及水利灌溉,如水渠保护的管理条例、禁止项目、罚则规定等。此文末附西夏文"新法"相关条文的英译文共二十四条。
- 叶夫根尼.克恰诺夫史志林颉耀文汪桂生
- 关键词:黑城文书法典水利灌溉
- 渭北矿区厚黄土层采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渭北矿区黄土层覆盖厚度占开采深度的30%~70%,采煤沉陷规律具有特殊性。以渭北矿区大佛寺煤矿首采工作面开采为实例,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基岩开采沉陷引起的黄土层附加应力与变形的基本特征。数值模拟表明,采动黄土层中的附加竖向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地表附近水平向附加应力相对增量远大于竖直方向,地表变形由水平向附加应力所主导,在采空区上方产生体积压缩,在煤柱上方产生体积膨胀,地表土体单元的体积变形与水平变形及竖向变形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本文揭示了采动黄土层变形的特殊机理,为建立厚黄土层矿区开采沉陷变形预计模型奠定了基础。
- 汤伏全原涛汪桂生
- 关键词:厚黄土层开采沉陷数值模拟体积变形
- 明代以前黑河流域耕地面积重建被引量:18
- 2013年
- 受人类活动变迁影响,黑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产粮基地以及大规模绿洲农业开发最早地区之一,其境内的耕地规模自古至今变化十分频繁。由于文献记载的有限性和疏漏性,目前关于区域内明代以前的耕地面积历史变化情况的分析十分欠缺。本文选择文献较丰富的汉、唐和元代,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以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两种途径重建了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前者按各时期屯田制度,结合人均垦地面积分别重建民户耕地和军屯占地情况,汇总两类耕地面积进行重建,后者利用人均粮食消耗、耕地单产情况估算人均耕地需求,再结合人口数据重建耕地总量。重建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以西汉时期为最大,达(16.30~19.49)万hm2,其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东汉、唐代与元代的面积分别为(9.57~11.80)万hm2,(3.59~3.93)万hm2和3.19万hm2。对比表明两种重建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重建结果具有可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时期内耕地规模的变化趋势。
- 汪桂生颉耀文王学强余林史志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面积耕地面积黑河流域
- 黑河流域历史时期水资源利用空间格局重建被引量:11
- 2014年
-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其进行复原并总结经验教训,对现代水资源开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利用历史文献、古今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黑河流域历史时期水资源利用的空间格局进行重建,并分析其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域大规模的农业水资源利用开始于汉代,其范围覆盖流域中下游沿河平原和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总体上承袭了汉代的格局,但局部地区萎缩明显。隋唐时期,中游地区灌区规模较大,但随着唐中叶吐蕃的入侵而遭破坏。宋元时期,水资源开发利用仅在主要绿洲的核心区有所分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中游地区渠系增加,密度增大,灌区出现沿河向上的溯源扩展和由近岸向两侧的外延扩展,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前绿洲也被开垦,水资源利用强度持续增加、规模扩大,最终奠定了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但是,此时的下游却处于游牧状态,无大规模开发活动。可以发现,明代以前水资源开发利用波动频繁,兴废不定;而明代以来,中游灌区规模稳定扩大和下游萧条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水资源利用引起尾闾湖萎缩、土地盐渍化、沙漠化等生态问题逐渐显现。
- 颉耀文汪桂生
-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
- 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垦殖绿洲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
-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景观,也是干旱区最为精华的组分。垦殖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受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宏观表现,是干旱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直观反映。复原绿洲垦殖过程与格局演化过程、探讨人口、垦殖规模等...
- 汪桂生
- 关键词:黑河流域
- 矿区开采沉陷观测数据处理研究
- 煤炭资源开采在我国能源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对于安全开采及减少因开采造成的损害具有实际意义。在矿区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实地观测,是获取开采沉陷规律的有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地观测数据进...
- 汪桂生
- 关键词:开采沉陷数据处理可视化参数估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