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梳理近十年国内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研究现状、比较中外相关研究热点及前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0年1月—2021年1月收录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相关文献,运用Gephi软件绘制国家或地区、作者的合作关系网,揭示该领域科研力量及地域分布趋势,运用Cite Space V软件分析关键词、绘制共被引文献知识图谱,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前沿。结果 共纳入2134篇中英文文献,21.3%英文文献影响因子在4分及以上,整体发文量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关键词分析显示,热点集中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预警模式以及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的研究,前沿集中在早期预警评分信息化系统研发及应用研究领域。结论 我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研究广度及深度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可借鉴研究热点及前沿,深入我国特色病情预警管理体系以及早期预警信息化系统研究,加强不同研究机构间多区域、多中心合作,以完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相关研究,降低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危重症患者临床结局。
目的对住院新生儿药物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为新生儿镇痛管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INAHL数据库及Google学术,收集住院新生儿药物镇痛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2016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 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方法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共36个结局指标。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5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等级为中等质量,2篇为极低质量。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6个结局指标中,中级指标有7个(19.44%)、低级指标有22个(61.11%)、极低级指标有7个(19.44%);造成证据质量降级的原因主要为研究结果的不精确性(71.74%)。结论阿片类药物能显著降低机械通气新生儿的疼痛评分,但可能会增加低血压发生率;对乙酰氨基酚能显著降低新生儿眼科检查的疼痛评分,减少术后吗啡用量,且无不良反应报告,但其对操作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不及葡萄糖和蔗糖;利丙双卡因和丁卡因可缓解住院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和腰椎穿刺疼痛,但利丙双卡因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可乐定可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性疼痛,且无不良反应报告。建议新生儿科医师根据临床判断和疼痛评估结果选择性地使用镇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