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兰
-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微小RNA-101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0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择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37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01和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基因表达,根据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表达量≥上四分位数(P25)]和低表达祖(表达量< P2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7月31日,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而EZH-2 mRNA表达量则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01和EZH-2 mRNA表达量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与EZH-2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48,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为51.5个月,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的3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3,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iR-101[风险比(HR)=0.492,95%可信区间(CI):0.334 ~0.795,P<0.05]和TNM分期(HR=2.576,95%CI:1.572~3.874,P<0.05)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101呈低表达,可能与结肠癌发生及转移过程有关,可作为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ZH2表达有关.
- 蒋志强李亚兰韩广森张健王道海
- 关键词:结肠癌预后
- 微小RNA-196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小干扰RNA沉默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96a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小f扰RNA(siRNA)沉默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72例,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分为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和不同转染组SW480细胞中miR-196a表达,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196a表达量为2.15±0.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2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肠癌组织中miR-196a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siRNA组细胞中miR-196a表达量(0.67±0.12)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95±0.17和0.93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组细胞转染24、48、72、96h时吸光度(A)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显示,siRNA组细胞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96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特异性沉默结肠癌细胞中miR-196a可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
- 张健李亚兰韩广森蒋志强王道海
- 关键词:结肠癌小干扰RNA
- 百可利联合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百可利联合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神经元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PD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鱼藤酮诱导建立PD大鼠模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百可利组、利福平组和联合组,选择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百可利组皮下注射浓度3 g/L百可利(200 mg/kg·d)、利福平组皮下注射浓度3 g/L利福平(3 mg/kg·d)、联合组等剂量皮下注射百可利和利福平,对照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均皮下注射注射相应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分组干预3周。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黑质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PI3K、AKT、GDNF和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百可利组、利福平组和联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1),联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百可利组和利福平组(P<0.01),百可利组、利福平组和联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F_(时间)=9.83,P<0.01)。联合组大鼠TH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百可利组和利福平组(P<0.001)。百可利组和利福平组大鼠TH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P<0.001)。联合组、百可利组和利福平组大鼠神经元PI3K、AKT、GDNF和BDN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大鼠PI3K、AKT、GDNF和BDNF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高于百可利组和利福平组(P<0.01)。结论百可利联合利福平能够有效抑制鱼藤酮诱导的PD大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能够调控神经元细胞增殖PI3K/AKT信号通路和促进神经元功能分化GDNF、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实现。
- 韩芬王晶李亚兰
- 关键词:利福平鱼藤酮帕金森病神经元
-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2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血清白蛋白35g/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及正常组。分析白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低白蛋白组67例(10.8%),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x2=35.609,P=0.000)、淋巴结转移(x2=8.110,P=0.004)、远处转移(x2=9.064,P=0.003)及肿瘤TNM分期(x2=23.070,P=0.000)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分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和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大体分型(P=0.014)、分化程度(P=0.014)、浸润深度(P=0.000)、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0)、TNM分期(P=0.000)、手术方式(P=O.000)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P=0.032)与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HR:0.694,95%CI:0.492~0.980,P=0.038),白蛋白水平较高提示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
- 蒋志强李亚兰韩广森张健李智王道海刘英俊
- 关键词:结肠肿瘤白蛋白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 2016年
- 目的 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技术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06例结肠癌组织及距离病灶10 cm处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ERK5及其mRNA的表达,并且分析ERK5的表达与临床相关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106例结肠癌组织中ERK5的阳性表达率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75.47%;1.44±0.01)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1.32%;0.54 ±0.02).结肠癌组织中ERK5的表达水平与病灶侵袭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ERK5阳性表达患者的24个月生存率(22.20%)与阴性表达患者(43.67%)比较降低.结论 ERK5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
- 蒋志强李亚兰韩广森张健王道海
- 关键词: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