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镜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逆行
  • 2篇逆行胰胆管
  • 2篇逆行胰胆管造...
  • 2篇内镜逆行
  • 2篇内镜逆行胰胆...
  • 1篇胆管狭窄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异型细胞
  • 1篇有效性
  • 1篇置入术
  • 1篇治疗性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王飞
  • 4篇缪林
  • 4篇吴小超
  • 2篇李全朋
  • 1篇黄晓丹
  • 1篇蒋国斌
  • 1篇龙明智
  • 1篇张秀华
  • 1篇聂俊杰
  • 1篇季劼
  • 1篇吴林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食管支架置入术和内镜下切开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关于食管支架置入术(ESP)和内镜下切开术(EIM)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文中旨在评价ESP和EIM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食管支架组(狭窄段长度>5cm或无明显环周狭窄者,接受ESP治疗,n=32),内镜切开组(狭窄长度≤5cm且有明显环周狭窄者,接受ESP治疗,n=18)。患者术后随访开始时间2012年1月,结束时间2018年12月。统计手术前后吞咽困难评分,手术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小于内镜切开组([1.0±0.0)分vs(1.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支架组扩张直径明显大于内镜切开组([19.9±1.8)mmvs(11.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支架组住院时间、轻微胸痛及严重胸痛发生率大于内镜切开组(P=0.022)。食管支架组术后12个月狭窄缓解率大于内镜切开组(P<0.05)。结论EIM能迅速缓解吻合口狭窄引起的进食梗阻症状,而ESP则能提供较长的缓解时间。2种手术对难治性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比较安全。
吴沛瑶李全朋王飞吴小超唐思敏缪林
关键词:食管支架置入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2019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治疗性ERCP取石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3h、术后24h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术后3hQTcd较术前增加者纳入QTcd增加组,反之纳入QTcd降低组。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ERCP取石术后3hQTcd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1例行ERCP取石术后即刻出现室颤,最终获得60例完整数据。ERCP取石术前、术后3h及术后24h的QTcd分别为(29.05±11.09)、(36.00±13.46)及(21.81±10.52)ms,术后3hQTcd较术前及术后24h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895,95%CI2.505~100.853)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OR=1.039,95%CI1.003~1.077)是ERCP取石术后3hQTcd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性ERCP取石术后短期(3h)内可出现一过性QTcd增加,提示术后短期(3h)内的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女性和eGFR是术后3hQTcd增加的危险因素。
李烽朱永翔王飞吴小超缪林龙明智
关键词:心律失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59例行内镜下治疗的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男31例,女28例,年龄17~81(58.2±13.3)岁。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4例(40.68%),降部35例(59.32%)。病灶直径0.2~5.0(1.4±0.9)cm。病变来源于黏膜层39例(66.10%),包括炎性或增生性息肉18例,绒毛状-管状腺瘤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及其他。来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者20例(33.90%),包括布氏腺瘤4例,异位胰腺5例,脂肪瘤4例,间质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平滑肌瘤1例。术中穿孔5例,术后迟发性出血4例,经术中修补及术后止血治疗,无再发穿孔及出血。2例患者追加外科手术治疗。59例患者均接受了3~30个月的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好。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吴小超吴沛瑶黄晓丹王飞许伯明缪林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刷片仅见异型细胞的胆管狭窄患者恶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ERCP胆管刷片仅见异型细胞、未明确性质的胆管狭窄进展为恶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就诊的121名未明确性质的胆管狭窄患者,患者均行ERCP胆管刷片细胞学检查,结果仅见异型细胞。收集的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胆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随访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3名(60.3%)患者最终诊断为胆管恶性狭窄,其中66名患者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7名患者通过疾病进展及影像学检查诊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8,95%CI:1.040~1.381)、胆管狭窄长度(OR=7.065,95%CI:1.558~32.041)、血清CA19—9水平(OR=1.023,95%CI:1.006~1.040)、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刷片仅见异型细胞的患者进展为胆管恶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ERCP胆管刷片仅见异型细胞、未明确性质的胆管狭窄患者,年龄大于51.5岁,胆管狭窄长度大于1.75cm,血清CA19—9水平大于122.05U/ml,伴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恶性狭窄的危险因素。
吴林王飞张秀华李全朋葛贤秀聂俊杰许伯明蒋国斌吴小超季劼缪林
关键词:异型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