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科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栓塞
  • 1篇弹簧圈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栓塞治疗
  • 1篇破裂出血
  • 1篇自发性破裂
  • 1篇自发性破裂出...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经导管动脉化...
  • 1篇经导管动脉栓...
  • 1篇咯血
  • 1篇化疗
  • 1篇化疗栓塞
  • 1篇急诊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永利
  • 2篇王征宇
  • 2篇彭志清
  • 2篇谢科
  • 1篇陈亮
  • 1篇刘强
  • 1篇沈婷
  • 1篇刘强
  • 1篇陈亮

传媒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诊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动脉栓塞(TAE)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介入科24例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巨块型肝癌18例,结节型5例,小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及碘化油等栓塞出血动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2例患者分别在栓塞术后第1、7天内成功被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5例患者经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其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12例,CT引导下射频消融(CT-RFA)3例,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7例未再进行介入及外科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3.7个月。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是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在TAE止血后择期对肿瘤行IACE联合CT-RFA等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谢科王征宇王永利彭志清刘强陈亮沈婷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咯血介入治疗中两种栓塞方式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两种栓塞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咯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其中25例以颗粒性栓塞剂(PVA)+明胶海绵条+金属弹簧圈方式栓塞(弹簧圈组);25例以颗粒性栓塞剂(PVA)+Glubran2胶方式栓塞(Glubran2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即时咯血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远期疗效。结果 Glubran2胶组和弹簧圈组的技术成功率同为96.0%,即时咯血控制率同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同为32.0%,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簧圈组的1、2、3年咯血生存率分别为70.8%、66.7%、58.3%,Glubran2胶组分别为87.5%、83.3%、75.0%;其第1、2年P值均〉0.05,第3年P值〈0.05。结论 Glubran2胶组相对弹簧圈组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在术后第3年随访显示了更好的咯血控制率。在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中,颗粒性栓塞剂(PVA)+Glubran2胶的栓塞方式相对于其他栓塞方式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谢科王永利王征宇陈亮彭志清刘强
关键词:弹簧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