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妇幼保健临床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切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疗效
  • 2篇肌瘤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症状
  • 1篇妊娠情况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移植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式
  • 1篇丝裂霉
  • 1篇丝裂霉素
  • 1篇剔除术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玲
  • 2篇孙玉琴
  • 2篇蒋晓敏
  • 2篇张华
  • 1篇陈春霞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翼状胬肉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89眼)分为3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按3种不同的方法施行手术:第1组31眼施行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应用;第2组35眼施行翼状胬肉保留球结膜根治性切除联合MMC应用;第3组23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及球结膜移植术。结果随访5~36月,第1组复发率3.23%,第2组与第3组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保留球结膜根治性切除联合应用MMC的方法,手术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并防止术后复发的较好的方法。
陈春霞陈玲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霉素根治性切除角膜缘上皮移植
219例经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特点、症状改善、残留、复发及妊娠情况。方法对2009年12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行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查阅两组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追踪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残留、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多发性子宫肌瘤所占比低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47,P<0.001);经腹组子宫肌瘤穿透宫腔概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0,P=0.007);经腹组术后发热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2,P=0.002),经腹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腹腔镜组,住院天数多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中出血、剔除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痛经外,其他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经腹组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0,P=0.012),两组术后残留及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经腹手术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更有优势,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陈玲孙玉琴蒋晓敏张华
关键词:子宫肌瘤复发症状妊娠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停止避孕患者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停止避孕患者的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40岁以下112例停止避孕的患者,采用查阅病历数据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追踪并记录其人口统计学特征、手术情况、子宫肌瘤类型及妊娠结局。结果:年龄≥35岁患者术后妊娠率为56.1%,<35岁患者术后妊娠率87.3%(P<0.01);既往就诊辅助生育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50.0%,低于无辅助生育就诊史患者的79.0%(P<0.05);曾接受过高等教育患者术后妊娠率88.6%,高于未曾接受高等教育者的67.6%(P<0.01);既往妊娠次数越多,术后妊娠率越低(P<0.01);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有无症状、不同子宫肌瘤数目及大小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既往孕产史、是否有不孕因素是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及子宫肌瘤类型对术后妊娠无明显影响。
陈玲孙玉琴蒋晓敏张华
关键词:子宫肌瘤外科手术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