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娜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黄土高塬
  • 2篇黄土高塬沟壑...
  • 2篇高塬沟壑区
  • 2篇沟壑
  • 1篇养分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团聚体
  • 1篇团聚体特征
  • 1篇农田土壤
  • 1篇排土
  • 1篇排土场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维数
  • 1篇小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地建土地...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3篇党廷辉
  • 3篇徐娜
  • 1篇刘文兆
  • 1篇薛江
  • 1篇唐骏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高塬沟壑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及矿质元素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黄土高塬沟壑区旱作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展开研究,旨在评估该区域农田土壤的健康状况及土壤性状发育情况。试验监测区包括黑垆土和黄绵土两种土壤类型,黑垆土属于塬面地形,根据施肥管理分别布设不施肥监测区(CK)、化肥监测区(HF)、化肥有机肥监测区(NPM)和农民地监测区(NM);黄绵土属于梯田,该监测区(LS)的施肥管理同化肥监测区(HF)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黑垆土,CK监测区Cd元素在剖面表层和中部的含量较底层分布高,Pb、Cr、Ni、As元素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HF监测区Pb、Cr、Ni元素均出现深层累积现象;NPM监测区Cd元素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出现降低,Pb、Cr、Ni、As元素则出现深层累积;NM监测区Cd、Cr元素底层含量较高,Ni、Hg元素表层含量较高。对于黄绵土监测区,Cd元素在表层和中部含量较其他土层偏高;Pb元素表层含量高;Cr、Ni、Hg、As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率不大;该类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整体低于黑垆土。黑垆土各施肥监测区0~100 cm土层内Cd、Pb、Cr、Hg元素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CK监测区和HF监测区60~100 cm土层,NPM监测区10~20、60~100 cm土层As元素含量超出土壤环境一级标准值。NM监测区除了Cd元素含量略微高于其他施肥监测区,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相对较低,该研究区域农民地目前的施肥习惯没有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健康状况较为良好。黄绵土各类重金属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均小于土壤环境一级标准值,土壤健康状况良好。本研究监测区域土壤矿质元素总体上呈现出SiO_2>Al_2O_3>CaO≈Fe_2O_3>K_2O≈MgO>Na_2O>TiO_2>P_2O_5>MnO,土壤风化指标表明该区域农田土壤发育较为成熟,耕性良好。
徐娜徐娜
关键词:大田管理重金属
黄土高塬沟壑区农田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变化的长期监测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土壤养分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农田肥料投入和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有利于准确反映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利用黄土高塬沟壑区不同施肥监测区10年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监测区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产量与施肥的关系,为当地农田生产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试验监测区的农田管理完全参照大田管理模式,共设置四大试验监测区,包括无肥监测区(CK)、化肥监测区(HF)、化肥有机肥监测区(HM)和农民地块监测区(NM),肥料均于作物播种前作为基肥撒施。在每年冬小麦收获期6月中下旬,或玉米收获期9月中下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处理后进行土壤养分的分析,并且在作物收获期测算作物产量以及植株地上部分的氮、磷、钾含量。【结果】与试验前相比,CK监测区土壤有机质降低1.73 g/kg,HF监测区增加1.97 g/kg,HM监测区增加2.20 g/kg,NM监测区增加1.44 g/kg;CK监测区土壤全氮减少0.08 g/kg,其他施肥监测区增加0.05~0.13 g/kg;HF监测区土壤碱解氮增加7.8 mg/kg,而其他监测区均不同程度地降低;HM监测区土壤有效磷增加最为显著,增幅达到11.86mg/kg,HF监测区增加8.42 mg/kg,NM监测区增加3.06 mg/kg,CK监测区增加2.44 mg/kg;CK监测区土壤速效钾明显下降,降低38 mg/kg左右,NM监测区增加最为显著,增加量为27.5 mg/kg。对冬小麦而言,相比于CK不施肥区,HF、HM和NM监测区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但各施肥监测区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农田养分平衡分析表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可使土壤中N、P、K素均有盈余;只施化肥时会导致土壤K素亏缺严重;当土壤长期不施用任何肥料时,土壤各养分元素均出现亏缺。【结论】在黄土高塬沟壑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及其分配、积温条件和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肥
徐娜党廷辉刘文兆
关键词:土壤养分小麦产量
植被恢复对黄土区煤矿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0
2016年
目前关于植被恢复对排土场土壤团聚性的影响还不清楚,以植被恢复下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测定了排土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研究了植被恢复类型(草地、灌木)和排土场地形(平台、边坡)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促进了排土场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平台0—2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达到31.1%,0.70 mm和0.26 mm,边坡分别达到13.3%,0.37 mm和0.17 mm,均显著高于裸地,分形维数(D)在平台和边坡分别为2.91和2.96,均显著低于裸地;平台土壤团聚性要好于边坡,草地对于平台土壤团聚结构改良效果较好,而灌木对于边坡改良效果较好;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和粘粒含量均与土壤团聚体指标有显著相关性。植被恢复提高了排土场土壤团聚性,植被恢复类型和地形对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有显著影响。
唐骏党廷辉薛江文月荣徐娜吴得峰
关键词:植被恢复排土场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