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峰

作品数:19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抑郁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4篇症状
  • 4篇疗效
  • 3篇血清
  • 3篇炎症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菌群
  • 3篇META分析
  • 3篇肠道
  • 3篇肠道菌
  • 3篇肠道菌群
  • 2篇炎症因子
  • 2篇抑郁发作
  • 2篇抑郁症
  • 2篇躁狂
  • 2篇躁狂发作
  • 2篇受体
  • 2篇双相

机构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19篇朱峰
  • 12篇马现仓
  • 10篇王崴
  • 9篇马青艳
  • 5篇高成阁
  • 5篇贾敏
  • 3篇陈策
  • 2篇贾敏
  • 2篇王崴
  • 2篇董莹莹
  • 1篇杨小波
  • 1篇陈策
  • 1篇吕军
  • 1篇张娜
  • 1篇王涛
  • 1篇董倩
  • 1篇李雅妹
  • 1篇王延明
  • 1篇郭丽阳
  • 1篇王崴

传媒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刺激百会、足三里穴缓解小鼠抑郁样行为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2024年
目的探究针灸百会、足三里穴对慢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发抑郁样行为小鼠的抗抑郁效应及其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联。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针灸组、CUMS组和CUMS+针灸组。CUMS和CUMS+针灸组进行为期6周的CUMS处理,CUMS处理的后3周对对照+针灸组和CUMS+针灸组小鼠每天进行20 min的百会和足三里穴针灸;使用糖水偏爱和悬尾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行为结束后取小鼠粪便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组成。结果单纯针灸对小鼠糖水偏爱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无影响(P>0.05);CUMS导致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糖水偏爱率降低(P<0.001)和悬尾不动时间增长(P=0.003);针灸百会和足三里穴使得CUMS+针灸组小鼠相比于CUMS组小鼠糖水偏爱率升高(P=0.035)和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45);针灸和CUMS并未导致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发生变化(P>0.05),但导致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P=0.002);CUMS导致肠道Patulibacter等6个菌属丰度升高,Faecalibacterium等26个菌属丰度降低(P<0.05);CUMS+针灸组相比于CUMS组Faecalibacterium等10个菌属丰度升高,Patulibacter等4个菌属丰度降低(P<0.05);四组小鼠有其各自的特征性肠道菌群;CUMS组相比于对照组视黄醇代谢、泛素系统、N-聚糖生物合成和类固醇荷尔蒙生物合成、细胞凋亡和产热作用等基因功能显著富集(P<0.05),而针灸导致CUMS+针灸组小鼠以上肠道菌群基因功能富集程度降低(P<0.05)。结论针灸百会和足三里穴具有抗抑郁效应,且可使抑郁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部分恢复;针灸百会和足三里穴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及视黄醇、泛素、N-聚糖和类固醇等代谢功能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田佳荣孙敦保孙敦花朱峰
关键词:抑郁症针灸肠道菌群百会穴足三里穴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影像与炎症因子的探究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比率低频振幅差异,并与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相关联,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38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集全部被试的人口学资料和脑静息态fMRI数据,并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病例组的临床症状。采用MATLABR2014a平台及DPAB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计算比率低频振幅(fALFF),采用皮尔逊相关模型分析脑功能变化与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DPABI软件、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GRF(P<0.05)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双侧壳核和右侧扣带回fALFF值明显升高,左侧楔前叶和左侧前额回fALFF值降低。病例组TNF-α、CCL2、IL-β、IL-4、IL-6以及IL-8水平高于对照组(z=-3.301,P=0.001;z=-3.053,P=0.002;z=-5.429,P<0.001;z=-6.562,P<0.001;z=-4.537,P<0.001;z=-2.153,P=0.031)。病例组双侧壳核fALFF值均与PANS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左侧r=0.409,P=0.025;右侧r=0.428,P=0.019)。病例组左侧楔前叶fALFF值与血清IL-4水平呈负相关(r=-0.412,P=0.026),右侧扣带回fALFF值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92,P=0.03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炎症因子和部分脑区的异常,并且双侧壳核与右侧扣带回的异常程度分别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提示该区域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李业宁范雅娟马青艳周莉娜杨再王崴马现仓朱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炎症因子
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双相障碍患者27例(病例组),其中躁狂发作相17例(躁狂组),抑郁发作相10例(抑郁组);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各组间的认知功能,应用16SrRNA测序技术获得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认知功能:病例组和躁狂组在符号编码及迷宫测验上的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例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抑郁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P<0.01)和躁狂组(P<0.05)降低。②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拟杆菌属-普通拟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P<0.01);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呈负相关(r=-0.53,P<0.05);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总分(r=-0.70,P<0.05)及心境恶劣因子分(r=-0.64,P<0.05)呈负相关,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MADRS的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大肠埃希氏菌菌种的相对丰度与MADRS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躁狂组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P<0.05)。抑郁组双歧杆菌种、大肠埃希氏菌种及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相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菌群相对丰度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相关。
贾敏王崴纪翠董倩马青艳冯俊芹范雅娟朱峰马现仓高成阁
关键词: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肠道菌群
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一项大型社区研究
2020年
目的根据多导睡眠监测收集的睡眠时长探讨社区人群中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共2062例,其中男性724例,女性1338例;平均年龄为61.44岁。本研究将受试者根据睡眠时长(SD)分为3组:短睡眠时长SD<6 h、长睡眠时长SD>8 h和正常睡眠时长6 h≤SD≤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独立关联。结果①一般资料比较:3组在性别、年龄、BMI、糖尿病患病、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SD<6 h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8 h组和6 h≤SD≤8 h组(发生率分别为5.9%、2.7%、1.6%;P=0.044、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睡眠时长,即SD<6 h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OR=3.845,95%CI:1.789~8.266,P=0.001);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D<6 h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9,95%CI:1.033~6.693,P=0.043)。结论不同睡眠时长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不同。其中短睡眠时长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更高。
马青艳闫斌杨建范雅娟赵斌斌何潇言朱峰王崴马现仓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ABCB1基因多态性对抗抑郁药物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确定ABCB1 3435T>C(rs1045642)和2677T>G/A(rs2032582)与抗抑郁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的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17年8月14日。筛选研究ABCB1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药物疗效之间相关性的文献。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合并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确定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并结果显示,3435T>C与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应答率无关(CC+CT vs TT:OR=0.90,95%CI 0.53-1.52;CC vs CT+TT:OR=0.95,95%CI 0.61-1.47);与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缓解率也无关(CC+CT vs TT:OR=0.59,95%CI 0.28-1.24;CC vs CT+TT:OR=0.55,95%CI 0.22-1.42)。对于2677T>G/A,该SNP对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应答率无显著影响(GG+GT vs TT:OR=1.03,95%CI 0.36-2.93;GG vs GT+TT:OR=1.04,95%CI 0.64-1.68),在显性模型下,2677T>G/A与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缓解率有显著关联(GG+GT vs TT,OR=0.23,95%CI 0.07-0.75),但在隐性模型下无显著关联(GG vs GT+TT:OR=0.7,95%CI 0.32-1.51)。结论 ABCB1基因多态性3435T>C(rs1045642)对抗抑郁药物疗效无显著影响,2677T>G/A可能影响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缓解率。
贺海蓉王倩马现仓吕军朱峰
关键词:抑郁症ABCB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性能研究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023年
随着肠道微生物组与宿主关系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GEB)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GEB是指经基因工程改造而具有高效表达外源蛋白质或分子化合物能力的细菌,相比传统药物具有诸多优势。GEB的构建过程包括底盘的选择、功能基因的获取、基因转移和重组这几个基本步骤,包裹技术能够提高其存活率和定殖能力,合成基因回路的应用可使其智能化。功能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评价GEB的一般指标,也是性能优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GEB在炎症性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但实现临床转化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介绍了GEB的构建和性能研究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指出了现存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卢雯刘睿娜雷璞马现仓朱峰
关键词:基因工程菌合成生物学益生菌
产后抑郁与血清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产后42-56 d产妇抑郁水平,筛选出22名产后抑郁症妇女和26名人口统计特征匹配的健康产妇,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晨起血清基础皮质醇的改变和低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后血清皮质醇的改变。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外周血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基因启动子1F区甲基化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产后抑郁患者血清基础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在3.5μg/kg地塞米松抑制后,产后抑郁患者血清皮质醇下降幅度减弱(P<0.001)。产后抑郁患者外周血GR基因启动子1F区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此外,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GR基因1F启动子区整体甲基化水平与地塞米松抑制后血清皮质醇下降显著负相关(r=-0.589 4,P=0.002),而与血清基础甲基化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产后抑郁患者伴随HPA轴功能增强,而GR基因1F启动子区甲基化上调和该基因表达下调削弱HPA轴负反馈调控是HPA轴功能上调的潜在机制。
王崴穆鑫王延明陈策马青艳贾敏姜文慧朱峰
关键词:产后抑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糖皮质激素受体DNA甲基化
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门诊就诊且经过治疗后再次妊娠的复发性流产患者4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已顺利度过孕12周的患者377例(未流产组),再次发生流产者38例(流产组)。比较两组病史资料及临床指标,确定影响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结果流产组女方及男方年龄均大于未流产组(P<0.05)。流产组女方的宫腔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流产组(P<0.05);流产组女方的鞍状子宫及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流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自身年龄增长,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的流产几率增加(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在流产后身体恢复的情况下应尽快妊娠。对于孕前检查异常的指标,临床应进行对症治疗,待指标降至正常后再次妊娠,特别对于子宫内膜炎患者应进行足量、足疗程抗生素治疗,以降低再次妊娠流产风险。
穆鑫周寒鹰刘珊朱峰马明侠师娟子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妊娠子宫内膜炎
沃替西汀、维拉唑酮和左旋米那普仑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耐受性评价:遵循PRISMA声明的meta分析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很高.目前临床治疗MDD的首选策略依然是药物治疗.尽管过去二十多年,多种二代抗抑郁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但研究显示仅有33%的MDD患者对初始药物有反应.此外,不良反应...
王崴贺海蓉朱峰郭丽阳姜文慧董莹莹马青艳马现仓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用药剂量临床疗效
复发性流产患者多次自然流产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多次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37例RS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分为流产2次组(n=787)及流产≥3次组(n=25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检查指标,分析RSA患者多次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结果流产≥3次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女方BMI均高于流产2次组(P<0.05)。流产≥3次组的男方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于流产2次组,Tg-Ab异常发生率高于流产2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Tg-Ab、HCY为多次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次流产患者应重视筛查血清HCY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如发现异常,立即给予对症处理;在各项指标达标的情况下,应尽早妊娠,以降低因高龄而引起的再次流产。
穆鑫张娜朱峰师娟子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高危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