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斌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共培养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3篇BMSCS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细胞
  • 2篇骨细胞
  • 2篇ACS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手术
  • 1篇伸膝
  • 1篇伸膝装置
  • 1篇手术
  • 1篇丝素
  • 1篇丝素蛋白
  • 1篇组织工程软骨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晓东
  • 6篇胡斌
  • 5篇张亚
  • 5篇韩絮
  • 3篇冯笑
  • 2篇宿广昊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第十三届江浙...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MSCs和ACS聚集共培养与ACs单独培养的比较
<正>目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和软骨细胞(ArticularChontrocytes,ACs)以3:1的比例混合后在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
张亚王晓东韩絮胡斌冯笑
文献传递
伸膝装置远端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的探讨
2016年
目的探讨伸膝装置远端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5年1月,我们采用伸膝装置远端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8例14膝,其中6例双侧,2例单侧;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7个月至12岁,平均6岁。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或僵硬、髌下捻发感、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主客观指标。结果 8例手术后均恢复良好,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9个月。截止随访日,除1例10月龄合并多关节挛缩病例以外,其余均独立行走,步态正常,未诉疼痛,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下肢力线正常。1例1膝出现一过性再脱位,其余无再脱位。优良率达78.3%。术后Q角由20.5°±6.4°改善至16.7°±3.4°(t=4.128,P<0.05),股骨髁间角由150.8°±3.4°改善至140.7°±3.8°(t=6.347,P<0.05)。结论先天性髌骨脱位久之易致严重膝关节功能障碍,宜早诊断早治疗。伸膝装置远端联合软组织手术是一种治疗儿童先天性髌骨脱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胡斌王晓东
关键词:软组织
胶原-丝素蛋白取向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细胞行为影响的初步考察
目的:构建具有取向结构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并探讨其作为支架材料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气流辅助法和冷冻干燥法构建具有取向结构和随机结构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并以其为基底培养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
宿广昊张亚赵赫胡斌韩絮王晓东
关键词:胶原丝素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BMSCs和ACS聚集共培养与ACs单独培养的比较
目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和软骨细胞(ArticularChontrocytes,ACs)以3:1的比例混合后在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以获取...
张亚王晓东韩絮胡斌冯笑
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促进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和关节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获取软骨细胞,并与全软骨细胞比较离心管内培养的差异。方法:取兔骨髓和软骨,分离BMSC和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用阿利新蓝染色、番红花O-亮绿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44、CD105、CD34、CD45的表达鉴定BMSC。取3×10~7/m L第3代BMSC和1×10~7/m L原代软骨细胞按3∶1比例混于离心管内,为共培养组;另将4×10~7/m L原代软骨细胞移入离心管内培养,作为软骨细胞组。培养4周,每周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细胞糖胺聚糖、Ⅱ型胶原含量。结果:软骨细胞组与共培养组在培养的1~4周中细胞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无明显差别;两组细胞1~4周分泌糖胺聚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胶原量在第1周时有差异,后3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SC和软骨细胞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可诱导BMSC分化为软骨细胞,其数量和质量与单纯软骨细胞效果同等。
冯笑韩絮张亚胡斌黄恩馥王晓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共培养
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用于构建四种无支架软骨的比较
2018年
目的观察4组高数量细胞团无支架离心管内聚集培养体系生成软骨组织的大小和生物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ACs)。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ACs。免疫荧光法鉴定BMSCs表面分子标志CD34、CD44、CD45和CD105。BMSCs和ACs按1∶3和2∶2的比例混合为共培养(CO)组,聚集共培养于15 ml离心管内。另取等量软骨细胞为AC组,等量BMSCs向ACs诱导转化的BMSCs诱导组(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软骨诱导液)作对比研究。4组高数量细胞团分别培养1、2、3、4周后制成石蜡组织切片,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后镜下观察。阿利新蓝比色法定量检测培养上清液糖胺聚糖(GA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上清液Ⅱ型胶原含量。结果ACs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BMSCs免疫荧光染色CD34(-)、CD44(+)、CD45(-)、CD105(+);单纯AC组、2∶2和1∶3共培养组阿利新蓝、蕃红花"O"-亮绿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BM诱导组3个染色弱阳性。HE可见AC组和1∶3组软骨细胞逐渐融合成初期软骨组织。2∶2和BM诱导组细胞也逐渐整合,但4周后未见软骨雏形形成。4周后AC组[(179.43±59.19) μg/ml]与2∶2[(158.06±23.77) μg/ml]、1∶3组[(160.06±30.58) μg/ml]的GA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0,P=0.812),4周后AC组[(185.13±35.96) ng/ml]与2∶2[(169.72±32.56) ng/ml]、1∶3[(148.91±33.16) ng/ml] Ⅱ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0,P=0.515);AC组[(179.43±59.19) μg/ml]与BM诱导组[(70.74±40.17) μg/ml]GA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0,P=0.001),AC组[(185.13±35.96) ng
韩絮宿广昊张亚胡斌王晓东
关键词: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无支架组织工程软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