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诚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强国
  • 3篇科技强国
  • 2篇竞争力
  • 1篇地热发电
  • 1篇地热能
  • 1篇地热资源
  • 1篇新奇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技术
  • 1篇引文
  • 1篇引文分析
  • 1篇育种
  • 1篇哲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碳纤维
  • 1篇碳纤维技术
  • 1篇通信
  • 1篇热发电
  • 1篇子问题
  • 1篇作物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4篇陶诚
  • 9篇张志强
  • 9篇陈云伟
  • 3篇杨明
  • 2篇李娜娜
  • 2篇熊萍
  • 2篇孔彦龙
  • 2篇赵晏强
  • 1篇郑颖
  • 1篇刘宇
  • 1篇廖方宇
  • 1篇毛开云
  • 1篇汪洋
  • 1篇汪洋
  • 1篇陆颖
  • 1篇谢黎
  • 1篇陈方
  • 1篇刘晓
  • 1篇丁陈君
  • 1篇卿立燕

传媒

  • 8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热力发电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科学与社会
  • 1篇旗帜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特点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科技强国,欧盟以及在某些特定领域领先的其他科技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布的重大科技战略布局,归纳出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趋势与特点,包括:长期战略部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重点战略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空间与安全科技、未来信息通信、健康与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与食品科技、纳米科技与新材料新制造、空间科技、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培养与造就适应未来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队伍。最后,提出了4点建议,即: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夯实创新根基;创新组织方式,加强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规划部署未来重大引领性科技创新领域;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等,以期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陈云伟曹玲静陶诚陶诚
关键词:科技强国
呼唤哲学:从“哲学的贫困”看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卡脖子”问题的凸显,通过提升基础研究突破科技发展瓶颈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卡脖子”问题映射出的其实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体系性问题,是科技后进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必须跨越的鸿沟。把问题简单归因于基础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深挖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本文通过历史哲学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了美国处于科技追赶期的纯科学策略,以及我国科学发展的历史根源与哲学线索,认为美国19世纪末亨利•罗兰“呼唤”的“纯科学”是具有丰厚哲学内涵的基础科学,而我国当前的基础研究则存在严重的“哲学的贫困”。本文提出我国要突破科技发展的“卡脖子”瓶颈、实现向科技强国的跃进,不仅需要基础研究这个“面包”,更需要哲学这个“制作面包的方法和文化”,不仅要“呼唤纯科学”,更要“呼唤哲学”。
张月鸿陶诚蒋芳
关键词:纯科学科技强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地热能发展态势及热点分析
2024年
大力推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有效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准确把握地热能领域的发展态势与研究热点对于我国地热能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从发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与影响力、国内外主要发文机构与影响力、研究热点等方面对地热能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全球地热能领域的研究成果目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地热能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地热能领域全球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地热能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研究热点集中于地热能成因及分布、地热资源开采及储层改造、地热供暖制冷、地热发电和地热水等相关主题。
李娜娜陶诚熊萍孔彦龙李霞颖赵晏强
关键词:地热能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12
2021年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基因进行修饰而获得新的特征或功能的技术,当前研究最多的是始于2012年的第三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相关技术,其他近几年新兴起来的基因编辑系统包括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引导编辑技术、RNA编辑技术等。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技术本身得以不断改进,新成果加速涌现。基因编辑系统已在疾病治疗、作物育种、工业微生物设计、病毒核酸检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用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的治理方面引起极大关注。美国是全球基因编辑论文产出最多、处于合作网络中心的国家,中国位居第二,中美两国合作最为紧密。论文数最多的前10家机构中,有6家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位居全球第二。尽管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与应用快速发展,但是基因编辑技术仍然面临脱靶、伦理和安全性等争议与挑战。本文最后为我国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提出了4点建议:第一,强化规划引领,高度重视加强基因编辑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第二,强化规范监管,科学引导重视基因编辑应用;第三,强化伦理规范研究,完善基因编辑监管法律政策体系;第四,大力支持作物基因编辑产品研发。
陈云伟陶诚陶诚张志强
关键词:疾病作物育种癌症
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0年
文中简要介绍中国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基因技术研究领域的科技战略框架,以及在此指导下,中国研究人员取得的卓越进展,并通过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方法揭示中国基因技术研发现状。无论在论文数量和质量,还是专利申请数量方面,中国都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国际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方面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还需要抓好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引入企业和社会的多方投资,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预防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风险等。基因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将为现代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主要的技术推动力,为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丁陈君吴晓燕陈云伟陈方张志强陶诚沈毅杨明
关键词:基因技术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被引量:9
2020年
生命是自复制、自适应和自组织的开放信息系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命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整合、挖掘和解析,驱动生命科学研究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的第四范式,使得生物技术向可定量、可计算、可调控、可预测的方向跃升。同时,从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到神经元的信息交换和处理过程,生物体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无穷的启迪。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其学科内涵的本质、工程发展的规律、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研究范式、日益月滋的创新突破和日益广泛的应用场景。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布局,对于抢占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晓王跃毛开云范月蕾陶诚陈大明
关键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基于文献计量的脑科学国际竞争态势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正确认识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科研与竞争力水平,进而为我国和中国科学院部署脑科学研究计划、推动脑科学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本文在重点分析脑科学领域国际研发竞争态势的基础上,选取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伦敦大学脑科学学院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大脑与心智研究所等三所重要科研单元开展比较分析,包括科研产出和影响力,以及科研团队合作情况等多个指标。研究发现,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也在稳步增长;与国际重要科研单元相比,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逐渐成为我国和全球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
郑颖杨明杨明卿立燕卿立燕陈云伟张志强陶诚
关键词:脑科学竞争力
基于文献计量的开创引领性科技成果评价——以固体中的新奇费米子研究为例
2018年
本文以固体中的新奇费米子研究为例,从研究热度、主研机构竞争力、具体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等角度,综合评估了中科院费米子研究开创引领性成果的国际水平和地位,从文献计量视角出发,探讨了基于文献计量的领域、机构、成果的三维开创引领性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并就我国加强开创性研究方向和成果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谢黎陶诚张月鸿陈云伟张志强
关键词:引文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量子信息研究国际竞争态势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为揭示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研发竞争态势,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高被引科学家占比、研究团队学科专业背景多样性、年龄结构等指标,从全球量子信息科研竞争态势和4个领先科研单元的比较两个角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量子信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美国和中国的科研产出优势显著,中国科学院的论文产出在全球所有科研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4个科研单元各具优势:中科院量子卓越中心的论文总体影响力水平、高被引科学家占比、学科专业背景多样性等均低于麻省理工学院极限量子信息理论中心和牛津大学量子计算中心;但是其处于可以做出重大知识创新发现的最佳年龄段的青年科学家占比最高,竞争潜力优势明显,且其科研范式以集团军式的联合研究为主,更利于发挥团队优势,攻关科研项目。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张志强陈云伟陶诚徐婧田倩飞
关键词:量子信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
关于我国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的若干思考被引量:44
2019年
基础研究是所有科学技术的理论和知识源头,是科技、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一个国家基础研究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英、德、法、美、日等科技强国都是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强国。我国当前多项科技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但对现代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贡献仍不多见,领先技术屈指可数。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本文在阐述基础研究的重大意义、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研究的有益经验启示、我国建设基础研究强国的有利条件和时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以下建议:制定长期稳定的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政策体系;立法确定长期稳定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机制;遵循基础研究规律,支持新型基础科学研究卓越创新机构建设;面向重大问题和需求寻求在重点领域实现引领和突破;推动基础研究机构与应用研发机构之间的研发合作;建立符合基础科学创新规律特征的考核评价机制;创造与国际一流卓越科学创新机构的良好开放合作模式。在未来三十年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我国必须为满足国家某些特定目标的需要,积极布局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强调创新自信,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性科学理论,作出更多原创性科学发现,以便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更多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陶诚张志强陈云伟
关键词:科技强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