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炎症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杰
  • 1篇王卫东
  • 1篇马礼坤
  • 1篇鲁东
  • 1篇丁晓梅
  • 1篇余永强
  • 1篇叶青
  • 1篇程涛
  • 1篇吕维富
  • 1篇朱楠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剪切波速度比值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
张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1年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7
2020年
收集30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期间死亡发生情况。原始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和验证组。建模组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1年死亡的风险预测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验证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偏差性检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病变支数、胱抑素C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术后1年死亡影响因素(P<0.05)。模型预测死亡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0.621~1.000),Hosmer-Lemeshow偏差性检验结果χ^2=6.090(P=0.637),提示列线图模型具良好区分度及校准度,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1年死亡风险。
叶青马礼坤张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影响因素列线图
人类软骨糖蛋白-3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亦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近年来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炎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发病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以及恶化的所有过程。人类软骨糖蛋白-39又名YKL-40,是一种新的炎症标记物,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诱导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细胞趋化、黏附、迁移和调控细胞外基质重建等来发挥作用。血浆高水平的YKL-4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相关,而且血浆YKL-40水平的增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独立相关,甚至在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更高的YKL-40的表达。
张杰丁晓梅
关键词:人类软骨糖蛋白-39炎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6排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并对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疑冠心病组22例,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9例,阳性率86.4%。非冠心病组21例,发现冠状动脉病变2例,阳性率9.5%。结论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选手段。
王卫东程涛张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CT引导下经皮^(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资料,共63枚腹部转移性淋巴结,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对5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125)I粒子,术后验证辐射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要求。术后1、3、6、9、12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76.19%(48/63)、80.65%(50/62)、71.43%(30/42)、77.50%(31/40)、78.95%(30/3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3.65%(59/63)、88.71%(55/62)、80.95%(34/42)、85.00%(34/40)、84.21%(32/38)。42例术前伴腹痛及腰背部疼痛患者术后1个月疼痛缓解39例(39/42,92.86%)。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骨髓抑制、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98.20%、61.80%、58.20%、54.50%。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张杰鲁东朱楠吕维富余永强
关键词:淋巴结肿瘤转移近距离放射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