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h1/Th2免疫应答平衡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支原体抗体滴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患者的血清MP-Ig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滴度与T辅助细胞(helper Tcells,Th)1型/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于岳池县人民医院的214例MP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MP-IgM抗体滴度分为低滴度组(n=92)、中滴度组(n=75)、高滴度组(n=47),根据预后病情分为好转组(n=125)和恶化组(n=89)。用单因素分析不同MPIgM抗体滴度组以及不同预后组患者间的临床差异;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additivemodel,GAM)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用样条函数与Logistic回归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Th1/Th2与患者预后病情恶化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不同MP-IgM抗体滴度的3组患者间发热比例、发热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IFN-γ/IL-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发热消退时间、WBC水平、CRP水平、IFN-γ水平、IL-5水平随着MP-IgM抗体滴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IFN-γ/IL-5水平随着MP-IgM抗体滴度的升高而降低。MP-IgM抗体低滴度组和中滴度组患者的发热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滴度组患者中发热比例明显高于其余2组(P均<0.05)。IFN-γ、IL-5与MP-IgM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Th1/Th2免疫平衡指标IFN-γ/IL-5与MP-IgM抗体滴度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FN-γ>5.25 pg/mL、IL-5>4.05 pg/mL以及血清MP-IgM抗体滴度增加是病情恶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IFN-γ/IL-5>1.40为保护因素。Th1/Th2的连续变化与预后病情恶化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Th1/Th2水平与患者预后病情恶化风险大致呈负相关,当Th1/Th2>1.20时,随着Th1/Th2水平的升高,预后病情恶化风险显著降低。结论MP肺炎患者血清MP-IgM抗体滴度与Th1/T
- 何金泽冯小玲唐燕玉李有军任明针王玉伟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抗体滴度TH1/TH2平衡预后预测
-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体会
- 2016年
- 目的:观察并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10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55)与对照组(n=55),全部患者均给予相关检查,对照组患者根据检查,白细胞高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甲肟,血细胞正常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清肺止咳方,同时给予静脉滴注炎琥宁。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中医清热止咳方联合炎琥宁治疗慢性咳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冯小玲
- 关键词:慢性咳嗽呼吸内科中医治疗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N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的表达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CAP患者,按其X线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30例、小叶性肺炎组22例及间质性肺炎组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抽取空腹静脉血2ml,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分数(N%),并检测血清PCT、hs-CRP及NT-pro BNP水平。结果 3组CAP患者血清PCT、hs-CRP、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大叶性肺炎组及间质性肺炎组PCT水平高于小叶性肺炎组(P<0.05);大叶性肺炎组hs-CRP水平高于小叶性肺炎组和间质性肺炎组(P<0.05);小叶性肺炎组患者NT-pro BNP水平高于大叶性肺炎组及间质性肺炎组(P<0.05);大叶性肺炎组和间质性肺炎组PCT阳性率、hs-CRP升高率均高于小叶性肺炎组(P<0.01)。大叶性肺炎组PCT阳性率与间质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高于小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和间质性肺炎hs-CRP升高率均高于小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hs-CRP升高率与间质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WBC、N%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AP患者中PCT、hs-CRP、NT-pro BNP水平均有变化,但炎性部位不同,上述指标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 冯小玲
- 关键词:肺炎降钙素C反应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