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海霞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大学科
  • 2篇大学科研
  • 2篇学科
  • 2篇支援
  • 1篇对等
  • 1篇新兴阶层
  • 1篇形式对等
  • 1篇修辞
  • 1篇修辞研究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异化
  • 1篇音步
  • 1篇幽玄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人际关系
  • 1篇人际关系网
  • 1篇诗歌翻译
  • 1篇视阈
  • 1篇专职

机构

  • 7篇大连外国语大...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7篇孟海霞
  • 2篇王惠贤
  • 1篇赵莹波
  • 1篇陈岩
  • 1篇何志勇

传媒

  • 2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艺术家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东北亚学刊
  • 1篇元史及民族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选择——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翻译研究中存在的形式对等与意义对等之争在诗歌翻译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站在形式对等的立场,主要借鉴翻译语言学派对形式与意义的理论阐发,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从诗学、可译性与历史演变的三个维度论述了诗歌汉译中选择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可行性与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中,文学作品中译外的归化取向与外译中的异化取向是二者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策略体现,在本质上不仅不是矛盾的,反而是一体的两面,共同服务于我国当今的文化战略与精神文明建设。
何志勇孟海霞
关键词:诗歌翻译形式对等归化异化
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重要表述的日译被引量:8
2018年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的日语翻译为语料,从缩略语、惯用表达、比喻、中国特色词语、中日同形词、专有名词等几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十九大报告中重要表述的日译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在翻译此类党和国家政治文献时首先要保证忠实性,同时也要顾及读者的接受程度,并注意二者的平衡。
陈岩孟海霞
日本京都大学科研支援体制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在很多情况下,困扰科研人员的并不是科研活动本身,而是周边杂务和一些行政性事务,这是很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面临的问题。对此,日本不少高校设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支援室,聘请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或行政经历的专家学者担任专职学术研究支援员。其中,京都大学实施常规支援与随机支援"双轨并行"的支援体制,在经费申请、项目管理、论文发表、成果公开、人际网络建设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系统、专业、具体、细致的支援,以利科研人员能潜心于专业研究,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创新。
王惠贤孟海霞李多菲
关键词:专职
日本京都大学科研支援体制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2011年度,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施行'高校学术研究支援员育成事业',鼓励并支援高校配备专职的学术研究支援员(URA),设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支援室(URA室),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及相关方面的困难,使其能够潜心致力于科研,提高科研效率,不被与科研无直接关系的行政性事务及其他杂务纷扰。京都大学URA室概况京都大学于2012年4月设立了URA室,至2016年10月,除42名专职URA外,还配备了10余名事务性人员。
王惠贤孟海霞李多菲
关键词:人际关系网
“物哀”“幽玄”“侘寂”——歌川广重浮世绘再考
2023年
歌川广重的作品以画叙事,以风景人文小品为主,用细腻笔触镌刻出了江户繁华的街景和风土人情,映射出了新兴阶层的成长历程。他画作的风格变迁,也象征着时代的兴败沉浮。他运笔自如,走笔泼墨之间,江户时期的民间百态跃然纸上。他的作品婉转灵动、细腻和谐、雅驯精当、余味隽永、卓然有致。歌川广重早期的构图方式以平衡为尚.
潘梅棽孟海霞
关键词:幽玄新兴阶层浮世绘江户时期构图方式
“纲首”与宋日、宋丽交往被引量:1
2015年
宋商纲首(又称"都纲"或"船头")是负责纲运的商人首脑,在宋日和宋丽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日、韩史料中也都有相应的记载,中日两国贸易港口都曾出土书有宋商纲首姓氏墨书的陶瓷器。这些宋商纲首亦商、亦使,是通晓东北亚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本地通,有的被任命为当地的地方官,甚至任命为宋朝以及日本和高丽的国使。
赵莹波孟海霞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十九大报告日译修辞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以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十九大报告译本为研究语料,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修辞角度入手探讨日译的语言表达。具体分为炼字、句式、辞格三个方面,指出十九大报告的日译本在翻译时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注重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当代修辞学将接受者放在了几乎与表达者同等的重要地位,在对修辞的翻译中,同样需要重视接受者要素。由于接受者反馈的滞后性,政治文献翻译的后续调查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孟海霞
关键词:接受美学修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