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胰腺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4篇腺癌
  • 3篇胰腺癌
  • 3篇十二指肠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微创
  • 2篇医师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腺手术
  • 2篇胰腺炎
  • 2篇引流
  • 2篇源性
  • 2篇诊治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机构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4篇仵正
  • 14篇武帅
  • 4篇马清涌
  • 4篇韩亮
  • 3篇王铮
  • 2篇杨雪
  • 2篇马锋
  • 2篇周灿灿
  • 1篇段万星
  • 1篇李杰
  • 1篇秦涛
  • 1篇程亚丽
  • 1篇薛峰

传媒

  • 3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胆道引流对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PBD)对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39例;年龄39~78岁,中位年龄62岁。壶腹癌55例,远端胆管癌5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前是否进行PBD,将患者分为PBD组(36例)和未引流组(78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PBD组术后TB中位数为110(132)μmol/L,明显小于未引流组的156(117)μmol/L(Z=-2.588,P<0.05)。PBD组术后TB变化值为43(163)μmol/L,明显大于未引流组的25(87)μmol/L(Z=2.140,P<0.05)。PBD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2%(56/78),未引流组为67%(2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0,P>0.05)。生存分析显示,PBD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未引流组为20个月,两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结论对于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PBD仅能明显改善黄疸情况,而对术后并发症和长期生存并无明显获益,不推荐常规PBD减黄。
武帅吴含雪莫建涛杨沛泽程亚丽仵正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引流术阻塞性
一种磁性纳米颗粒在细胞内形成蛋白冠成分的检测方法
一种磁性纳米颗粒在细胞内形成蛋白冠成分的检测方法,以人源性永生化细胞系和磁性纳米颗粒为材料,经共孵育,细胞裂解,磁性分离,热变性分离,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步骤,检测磁性纳米颗粒在细胞内形成的蛋白冠中蛋白质成分。现有研究针对磁...
仵正武帅樊海明马锋张艺凡
文献传递
微创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7
2018年
近十年,胰腺微创外科发展迅速,微创胰腺手术国内外各大中心均有相关报道[1-2],但对于微创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目前仅有个别中心报道[3-7]。1972年Beger及其同事报道了首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 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用以治疗慢性胰腺炎及其所致的炎性肿块[8],在切除病变的同时保留消化道的完整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胰腺外科医师手术经验的积累,出现了各种改良术式[9],如Frey术[10]、Berne术[11],以及为降低十二指肠侧残留胰腺胰瘘发生率,Hatori等[12]、Takada等[13]提出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total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TPHR)。与Beger手术相比,Frey与Berne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化,微创手术操作难度亦有所降低。本文现重点探讨微创Beger手术中的相关问题。
武帅仵正
关键词:微创外科胰腺手术慢性胰腺炎炎性肿块手术经验外科医师
和厚朴酚通过SMAD2/3通路抑制胰腺癌KPC小鼠肿瘤生长及其原代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究和厚朴酚(honokiol,HNK)在胰腺癌KPC小鼠(LSL-Kras^(G12D/+);Trp53^(fl/+);Pdx1-Cre)肿瘤生长及其原代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自发性胰腺癌转基因小鼠KPC成瘤后灌胃给药,1个月后剖杀观察肿瘤大小和周围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MT相关指标;提取KPC小鼠原代肿瘤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干预,Transwell小室检测其侵袭、迁移能力,Westre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SMAD2/3、t-SMAD2/3蛋白的表达;利用分子对接模型,预测和厚朴酚和SMAD2的最小距离氢键结合位置;使用外源性TGF-β1作为SMAD2/3的激动剂,联合和厚朴酚,干预肿瘤细胞,Transwell小室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侵袭、迁移和EMT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和厚朴酚能抑制KPC小鼠自发胰腺肿瘤的大小和EMT,细胞实验也证实和厚朴酚能抑制KPC小鼠原代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抑制N-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2/3的磷酸化。软件预测SMAD2的459号脯氨酸残基与和厚朴酚羟基形成0.24 nm的氢键。回复实验证实和厚朴酚能够抑制TGF-β1激活SMAD2/3促进的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EMT。结论:动物和细胞实验都证实和厚朴酚可能封闭SMAD2蛋白质口袋,抑制SMAD2/3的磷酸化,进而抑制KPC小鼠肿瘤的侵袭、迁移和EMT。
李杰秦涛武帅马清涌仵正
关键词:和厚朴酚KPC
一种检测磁性纳米颗粒与细胞内液蛋白质结合能力的方法
一种检测磁性纳米颗粒与细胞内液蛋白质结合能力的方法,以人源性胰腺癌细胞系和磁性纳米颗粒为材料,经过细胞裂解,低温共孵育,磁性分离,热变性分离,蛋白质免疫印迹等主要步骤,检测磁性纳米颗粒与细胞内多种蛋白质分子结合的能力,即...
仵正武帅樊海明马锋钱伟琨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应用于胰腺癌靶向诊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胰腺癌预后极差,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癌诊治,依靠纳米粒子的独特理化性质和其丰富的表面修饰手段可实现肿瘤部位的有效富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MIONPs)是胰腺癌诊治常用的纳米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对其进行特殊的表面修饰,可应用于胰腺癌的靶向诊断和治疗。MIONPs可作为MRI的对比剂,通过修饰纳米粒子表面,可用于胰腺癌的靶向成像;还可将其改造为载药系统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治疗效果等。但是,MIONPs应用于胰腺癌诊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纳米毒性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发展,MIONPs有望在胰腺癌的个性化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任加强武帅莫建涛(综述)周灿灿韩亮仵正
关键词:胰腺癌主动靶向
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解剖及其在微创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回顾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的血管解剖,并对尸体标本中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进行解剖,为熟练掌握腹腔镜胰头切除术提供条件。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9例DPPH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解剖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构成血管即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通过解剖成人尸体标本62例,从而完整地暴露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走行与吻合情况,并统计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构成血管的分支及汇合情况。结果:9例腹腔镜或机器人DPPHR胰十二指肠前血管弓显露步骤,解剖胰腺上缘,显露肝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向下寻找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于胰腺下缘的肠系膜上静脉以右探寻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将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予以暴露保护后行DPPHR。手术时间平均(240±4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80±38)mL;术后平均住院(11.2±3.7)d。解剖尸体标本中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的走行与分型。我们提出以下四种分型:胰头动脉前弓型、胰头动脉短路型、胰头动脉小弓型、动脉弓与动脉短路混合型。并提出胰头前方解剖A点、B点及a线、b线的概念。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利于DPPHR器官、血管的精细解剖,保留了器官功能,减少了术中出血。熟练掌握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血管解剖特点有助于微创DPPHR的顺利开展。
韩亮武帅尚佩强王铮仵正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机器人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吉西他滨化疗方案耐药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吉西他滨化疗方案耐药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首诊收治的255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0例,女115例;年龄为(59±10)岁。患者均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接受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术后化疗方案。(3)化疗耐药及治疗方案更换情况。(4)影响患者术后化疗耐药的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随访情况。2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6(16.7,21.4)个月。25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2[95%可信区间(CI)为15.8~20.6]个月。(2)术后化疗方案。255例患者术后化疗方案,行吉西他滨单药方案5例、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67例、GS方案(吉西他滨+替吉奥)74例、GP方案(吉西他滨+铂类)9例。(3)化疗耐药及治疗方案更换情况。255例患者中,81例完成术后化疗疗程及评估。81例患者中,术后肿瘤无复发和转移18例,肿瘤局部复发10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40例,肿瘤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3例,CA19‑9升高10例。81例患者中,18例化疗响应,63例发生耐药(11例为原发性耐药,52例为获得性耐药)。63例化疗耐药患者更换治疗方案。(4)影响患者术后化疗耐药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周期<6个周期是患者术后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7.18,95%CI为2.07~142.28,P<0.05)。结论辅助化疗周期<6个�
武帅任加强吴含雪薛峰莫建涛王铮马清涌仵正
关键词:胰腺肿瘤吉西他滨辅助化疗化疗耐药
从开放手术的观点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016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普通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涉及器官多,操作复杂而精细,围手术期处理繁琐,并发症发生率高。在很多普通外科医师成长过程中都可能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情结",青年医师往往将能够完成PD作为自己手术技术"成熟"的标志。在这个微创外科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由于技术难度高、操作困难而被视为腹腔镜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武帅仵正
关键词:微创外科技术青年医师壶腹周围肿瘤胰腺导管腺癌壶腹周围癌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由胰腺疾病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主要包含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以及胰腺手术相关的医源性因素。PSPH患者大多表现为孤立性胃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多正常,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为其最严重的临床表现。PSPH的治疗可分为脾胃区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包括密切随访、药物治疗、内镜治疗、脾动脉栓塞术、脾切除术等;对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主要针对急性、慢性胰腺炎以及胰腺肿瘤;特别是与胰腺手术术式相关的PSPH值得关注。
任加强武帅韩亮仵正
关键词: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脾切除术胰腺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