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方超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源性
  • 3篇内源
  • 3篇内源性
  • 3篇交叉反应性
  • 2篇致敏蛋白
  • 2篇水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 1篇稻种
  • 1篇电泳
  • 1篇致敏性
  • 1篇致敏原
  • 1篇质谱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双向电泳
  • 1篇水稻种
  • 1篇水稻种子
  • 1篇种子

机构

  • 4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郭安平
  • 4篇贾瑞宗
  • 4篇朱方超
  • 4篇徐林
  • 3篇郭运玲
  • 2篇孔华
  • 2篇徐林
  • 2篇黄静
  • 1篇孙勇
  • 1篇王雪君

传媒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当接触特定食物时所复发产生的一种特定的、不利于健康的免疫效应称为食物过敏。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而被广泛食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马铃薯过敏原信息的逐渐积累,它的致敏性引起高度关注。为探究马铃薯致敏性发病机理,本研究将马铃薯全蛋白基因组与致敏数据库收录的致敏序列进行比对,然后对所筛选出来的致敏蛋白进行保守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系统发育以及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167条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中发现有11条马铃薯致敏原被数据库收录;分析它们的保守结构域发现,72个蛋白家族主要分布在Chloroa_b-bind、Hsp70和Tryp_alpha_amyl等家族中;通过GO注释对预测马铃薯致敏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描述;对Hsp70和Tryp_alpha_amyl家族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铃薯在遗传进化上具有多样性;预测致敏蛋白多以成簇分布在马铃薯染色体上。本研究为马铃薯蛋白致敏以及后基因组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黄静贾瑞宗贾瑞宗朱方超郭运铃徐林
关键词:马铃薯致敏性交叉反应性
水稻(Oryzasativa L.)潜在内源性致敏原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食物中的蛋白质是最常见的食入性致敏原。为了对水稻中的内源性致敏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利用全序列比对的方法比较了水稻蛋白与已知致敏原之间的序列相似性,获得了水稻潜在致敏原,并对其保守结构域、分子功能、系统发育和染色体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结果一共发现了122个水稻潜在致敏蛋白,其中包括了22个已被数据库收录的水稻致敏原;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它们分别属于37个蛋白家族,其中的HATPase_c_3(Histidine kinase-,DNA gyrase B-,and HSP90-like ATPase,PF13589)结构域未在已知致敏原中发现;系统发育分析则分别揭示了水稻Prolamin蛋白超家族和Dna K蛋白家族的多样性;而且潜在致敏蛋白在水稻染色体上有成簇状分布的趋势。
朱方超贾瑞宗徐林郭运玲孔华郭安平
关键词:水稻致敏原保守结构域交叉反应性
水稻种子蛋白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和质谱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建立适用于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三氯乙酸/丙酮法和改良的酚提取法对水稻种子蛋白的提取效果,不同蛋白提取液上样量、不同p H梯度(p H 3~10和p H 4~7)IPG胶条对水稻种子蛋白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双向电泳体系下,采用改良的酚提取法,24 cm p H 4~7线性IPG胶条,上样量1 200~1 500μg的条件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胶内蛋白点适用于后续质谱分析的双向电泳图谱。最后本实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对10个随机挑选的胶内蛋白质点进行了初步蛋白质鉴定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改良的酚提取法可以适用于水稻种子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朱方超贾瑞宗孙勇王雪君徐林孔华郭运玲郭安平
关键词:水稻种子蛋白组学双向电泳
西红柿(Solanum lycopersicum)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食物过敏是由于接触特定过敏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西红柿营养价值丰富并且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已被人们熟识并广泛食用的蔬菜。为了对西红柿中的内源性致敏蛋白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工作利用全序列比对的方法比较了西红柿蛋白与已知致敏原之间的序列相似性,获得了西红柿潜在致敏蛋白序列,并分析及描述了它们的保守结构域、分子作用功能、系统发育情况以及在染色体的位置。结果表明:共鉴定120个西红柿内源性致敏蛋白,其中包括9个已被数据库收录的西红柿致敏原;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它们分别属于43个蛋白家族,主要分布于Gelsolin、Chloroa_b-bind和Thaumatin等家族,其中的HATPase_c结构域未在已知致敏蛋白中发现;Chloroa_b-bind和Thaumatin家族蛋白在绿色植物较特有,将这2个家族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则分别揭示了西红柿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预测的致敏蛋白在西红柿染色体上有成簇状分布的趋势。
黄静贾瑞宗贾瑞宗朱方超郭运玲徐林
关键词:西红柿致敏蛋白生物信息学交叉反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