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晨曦

作品数:9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金陵协和神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神学
  • 3篇神学思想
  • 2篇信仰
  • 2篇中国教会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2篇教会
  • 2篇国教
  • 1篇德尔图良
  • 1篇顶峰
  • 1篇修会
  • 1篇修学
  • 1篇涌流
  • 1篇哲学
  • 1篇上帝
  • 1篇深情
  • 1篇神学思想建设
  • 1篇生生
  • 1篇圣诞
  • 1篇圣经

机构

  • 9篇金陵协和神学...

作者

  • 9篇杨晨曦
  • 1篇文革

传媒

  • 8篇金陵神学志
  • 1篇天风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神学思想建设二十年来旧约圣经观变迁的缩影——试评《旧约神学纲要》
2019年
《旧约》是《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神学更是学习神学必不可少的功课。传道人想要传讲整全的福音信息,离不开对《旧约》的神学和灵命信息的深入挖掘和深切体认。注重《旧约》与《新约》信息的内在统一关系,教会建立健全合宜的圣经观,正确理解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和基督教中国化,对每一个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健康、均衡整全的成长至关重要。'圣经神学又分为旧约神学、新约神学。它是近两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的新兴学科。
杨晨曦
关键词:神学思想旧约神学《旧约》
马丁·路德“唯独圣经”神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教会的现实意义
2018年
宗教改革运动距今已500周年,这场运动对教会、社会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灵性的觉醒运动,是对中世纪神学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是对教会伦理生活的清洁,是强调'回到本源'的圣经神学运动。'唯独圣经'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原则,同时,也成为了基督教神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将有利于我们信仰根基的稳固。本文尝试分析'唯独圣经'这一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神学原则,并在此探究这一原则对中国教会的影响,希望它能成为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助力因素。
杨晨曦文革
关键词:马丁·路德中国教会
浅述波纳文图拉《心向上帝之旅程》中的灵修思想
2015年
引言"神人合一"的思想在基督教信仰的神秘主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中世纪,追求"神人合一"成为"信仰最根本的目的和终极的方向"。在十三世纪经院主义顶峰时期,波纳文图拉(Bonawentura,1221-1274年)可视作中世纪神秘主义中的典范式人物。他的神秘主义生活和著作对后世影响甚远。波纳文图拉在《心向上帝的旅程》一书中指出,人的心灵要达到至高上帝的灵性境界。
杨晨曦
关键词:基督教信仰修会柏拉图哲学
基督教灵修学中国化的有益探索——《迎接生生之神:圣诞默想》读后
2020年
金陵协和神学院历来重视中国教会处境中的原创性思考和教会实践经验总结。为积极推进基督教中国化,促进神学思想和体系建构,鼓励教牧同工总结教会实践经验,提升基督徒的灵性修养和德性,"金陵"着手编辑出版了三套丛书,包括"基督教中国化"系列丛书和"弘道录"系列丛书以及"金陵译丛"。以"弘道录"命名,一方面是源于孔子"人能弘道"的论述,另一方面是源于基督教道成肉身的神学主张。[1]该系列出版的第一本是游斌教授的《迎接生生之神:圣诞默想》。我有幸为本书作编务。在编校过程中,我反复阅读书稿五六遍,在此谨将对本书的一点阅读体会谈几点感悟和共鸣。
杨晨曦
关键词:基督教基督教神学
迈向合一远象的中国教会
2019年
教会合一是圣经的教导,是中国教会一直以来的远象。为追求这一远象,中国历代基督徒渊然而思,憬然而悟,愀然而悲,奋然而起,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这一奋进的历程是不断追寻合一之路的历程,也是中国教会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断试错、探索和开拓。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教会合一的远象,首先简要介绍中国教会合一的远象,亦即中国教会几个关键阶段的合一见证;进而简述教会合一的圣经依据,介绍中国教会合一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几个方面,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也是在不断寻求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认同的教会;最后,本文试从团契教会论和全球地域化的角度探讨中国教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寻求合一之路的途径,以期向合一的远象迈进。
杨晨曦
关键词:中国教会
信仰的深情从谦卑的内心涌流而出
2019年
信仰之路犹如登阶之途,陡峭而蜿蜒,但沿途风景奇幻而美丽,惊险又异常惊喜。信仰之路是一条寻求超越之路,是不断探索心灵深情之路。信仰者既要超越就不得不俯下身子向上攀爬,有时甚至需要匍匐前行,所以,信仰之路又是—条谦卑的上行之路。
杨晨曦
关键词:信仰谦卑内心奇幻
沉默的上帝:《耶利米哀歌》苦难观初探
2018年
《耶利米哀歌》(下文简称《哀歌》)在《圣经》中是哀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国破家亡之时,先知通过哀歌抒发苦情。他们通过追述、肯诉、哀求,将他们的痛苦、哀怨、焦虑、失望等情绪全然表现出来。同时,《哀歌》生动地运用了人格化(personification)的对话体叙述方式,表述他们的苦难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哀歌》出现的众多声音中,上帝却保持沉默。上帝的沉默是否意味着上帝在《哀歌》中缺席,进一步追问,上帝的沉默给他子民的信仰带来什么意义?《哀歌》用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表达上帝的子民在悲痛中行走,在苦境中自省,藉此在信仰中成长,活出新生命。另外,通过《哀歌》,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苦难中挣扎,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勇气。
杨晨曦
论“信”先于“知”——以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为例
2019年
'信'与'知'的关系问题,在西方基督教思想史上反映得尤为典型。基督教一进入古希腊世界就产生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从此,该问题便作为来自两个文化源头(古希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张力,困惑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信仰与理性不可分割,仅仅通过理性寻求信仰,或者盲目地相信和追随独断的教条都不能达到正确地认信。本文旨在通过追述影响基督教发展的晚期希腊哲学走向,以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为例来浅探'信'与'知'的关系。从而立论于'信'先于'知',以期对中国处境中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有所助益。
杨晨曦
关键词:德尔图良奥古斯丁
浅谈赵紫宸早期神学思想中的人格论
2016年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杨晨曦
关键词:人格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