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血糖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冠心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地特胰岛素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红蛋白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胰岛素抵抗
  • 2篇糖化
  • 2篇糖化血红蛋
  • 2篇糖化血红蛋白

机构

  • 10篇唐山市人民医...
  • 3篇开滦总医院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作者

  • 10篇李会
  • 7篇孟宪杰
  • 5篇杨柳
  • 4篇张丽华
  • 4篇曹丽慧
  • 3篇李莉
  • 3篇常绍菊
  • 2篇田丽
  • 2篇叶春芳
  • 1篇赵永波
  • 1篇王希柱
  • 1篇张振飞
  • 1篇李秋云
  • 1篇董钊
  • 1篇项蕊
  • 1篇杨春伟
  • 1篇张红蕊
  • 1篇李春霞
  • 1篇郑佳
  • 1篇李晓芸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所有病人均给予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肠溶阿司匹林以及冠脉介入术等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病人地特胰岛素治疗。对所有病人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冠脉搭桥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与86.67%(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地特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血糖控制良好,且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孟宪杰李莉李会常绍菊曹丽慧杨柳刘蕊王磊
关键词:冠心病六味地黄丸地特胰岛素心血管事件消渴心悸
基于微信平台的同伴教育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同伴教育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同伴教育组(n=42)和传统护理组(n=38)。同伴教育组基于微信群同伴教育,采用多维度、全方位、一站式的预见性护理模式。传统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后12个月,同伴教育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伴教育组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伴教育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传统护理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群同伴教育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平稳血糖水平,提高患者长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项蕊郭智慧李会褚鹿鹿陈颖李秋云
关键词:同伴教育血糖空腹血糖
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在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明确其功能,探讨发病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人糖尿病GSE21321和人腹主动脉瘤GSE7084数据集,以P<0.05及表达变化>2.0倍标准筛选差异基因。联合运用Gencript数据库和predictprotein平台分析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并通过荧光共定位实验进行验证;STRING数据库分析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HILPDA)的相互作用。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筛选出HILPDA基因(在2型糖尿病中上调11.35倍,腹主动脉瘤中上调6.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预测HILPDA多分布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荧光染色共定位分析证实了HILPD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有较高的表达;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证实HILPDA相关蛋白与细胞对缺氧的反应、脂质滴相关。与瘤旁动脉组织(对照组)比较,在糖尿病合并AAA患者组织中HILPDA蛋白的高表达更为显著[(47.2±5.6)%和(71.5±4.7)%,(P<0.01)]。结论HILPDA基因对糖尿病合并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可能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
田丽杨柳刘肖叶春芳孟宪杰李会张丽华张瑾瑾马冬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在亚临床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评估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水平诊断亚临床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66例亚临床Ⅱ型糖尿病受试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49例患者被选入DCM组,另选取49例非DCM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M发生的危险因素。ROC评价miR-4465和miR-6089对DCM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4465、miR-6089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结果DCM组糖尿病病程长于对照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均为DCM的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对DCM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均与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为DCM的危险因素,且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呈负相关,可以作为诊断DCM的生物学标志物。
曹丽慧孟宪杰李会
关键词:糖尿病性心肌病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中期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开滦总医院收治的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减低(IGT)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生活方式干预)、B组(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C组(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每组60例,IFG、IGT和IFG+IGT每个亚组各20例。三组患者干预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确诊糖尿病为观察终点。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175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28.56±4.03)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IGT亚组患者的2 hBG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中IFG、IFG+IGT亚组患者的FBG水平低于干预前,IGT、IFG+IGT亚组患者的2 hBG水平低于干预前,且均低于A组对应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IFG亚组患者的FBG水平和IFG+IGT亚组患者的2 hBG水平低于B组对应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IFG亚组患者的HbA_(1)c水平高于干预前,其余组的HbA_(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但干预前后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亚组患者的TC水平低于A组,C组各亚组患者的BMI低于A组,C组IGT和IFG+IGT亚组患者的BMI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2型糖尿病进展率为18.97%(11/58),B组为6.78%(4/59),C组为0%(0/58),B组低于A组,C组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7%(6/59)、17.24%(10/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IFG和IGT情况,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的应用效果更佳。
郭智慧李会董钊金思彤周艳茹杨春伟王彩宁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氧还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2017年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谷氧还蛋白(Grx)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5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90例作为T2DM组,同时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非糖尿病健康人群70例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集其临床检验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谷氧还蛋白(Grx)等,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FPG、Hb A_(1c)、HOMA-IR、FINS、Gr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BMI、SBP、DBP、TC、TG、HDL、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Grx与Hb A_(1c)(r=0.607,P=0.007)、FINS(r=0.129,P=0.012)、HOMA-IR(r=0.189,P=0.020)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rx与Hb A_(1c)(b=1.979,P=0.000)、FINS(b=0.805,P=0.018)、HOMA-IR(b=0.783,P=0.022)呈正相关。结论血清Grx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拮抗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因素、Hb A1c有关。Grx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T2DM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张红蕊郑佳李爱伟李晓芸李春霞王希柱李会张振飞
关键词:谷氧还蛋白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2022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抑制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只8~10周龄ApoE-/-雄性小鼠高脂饮食并皮下植入含有血管紧张素Ⅱ的微量泵构建动脉瘤模型,均分为AAA组和二甲双胍干预组,4周后取材评估腹主动脉扩张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累积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脂滴形成和缺氧诱导脂滴相关蛋白(HILPDA)的表达,qPCR检测血管外周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与AAA组比较,二甲双胍抑制了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并减少脂肪细胞脂滴的形成;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发现HILPDA及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节HILPDA的表达减少血管外周脂肪细胞的累积和血管炎症,并最终抑制AAA的形成。
田丽张瑾瑾杨柳刘肖叶春芳孟宪杰李会张丽华赵永波马冬
关键词:二甲双胍腹主动脉瘤炎症因子
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4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09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每日一次给予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口服10丸,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因子活性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在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间,治疗组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治疗方案选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调节因子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减少冠心病急性发病危险。
孟宪杰李莉常绍菊李会曹丽慧杨柳张丽华
关键词:冠心病地特胰岛素复方丹参滴丸炎性因子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微小RNA-4465和微小RNA-608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4465和miR-608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90例受试者,包括30例T_(2)DM不合并冠心病(非冠心病组)、30例T_(2)DM合并冠心病(冠心病组)以及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分析3组临床资料、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_(2)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对T_(2)D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水平及血糖控制不佳比例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非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组外周血miR-4465、miR-6089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和对照组[(17.6±3.4)比(8.4±2.6)、(3.1±0.8),(33.1±4.5)比(19.5±2.8)、(4.2±1.3)](均P<0.05);非冠心病组miR-4465、miR-608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4465、miR-6089、LDL-C水平升高、高血压病、血糖控制不佳均是T_(2)DM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_(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诊断T_(2)DM合并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12(0.806~0.956)、0.920(0.823~0.987)。结论T_(2)DM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外周血miR-4465和miR-6089水平均明显增高,二者可作为评估T_(2)DM患者冠心病风险的参考指标。
李会孟宪杰马宁郑军郭智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
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罗格列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洛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值、餐后2 h胰岛素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洛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口服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孟宪杰李莉常绍菊曹丽慧李会杨柳张丽华
关键词:洛伐他汀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糖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