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种手术方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下根治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常规进胸根治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1035例研究对象均为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以3种不同手术方式行肺癌根治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35例肺癌根治术中,637例常规进胸,25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42例全胸腔镜下手术。结果:本组1 035例均获成功,93例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37例出现心血管并发症,905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全组3种手术方法淋巴结均分组规范清扫,预后均无显著差异;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免疫力恢复较快。结论: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是一种完全可行并且安全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全胸腔镜手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免疫力恢复较快的优点,因此全胸腔镜手术有可能在肺癌手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孙振宇赵永顾敏威陈晓峰孙琦张卫民
- 关键词:全胸腔镜肺癌
- 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分析21例心内直视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救治及其二次开胸的早期指征。方法:对1991年1月-2005年12月心内直视术(共1096例)后21例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发生率1.92%)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经二次剖胸解除心包填塞后17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二次剖胸手术死亡率为19.05%。二次剖胸手术者所患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大血管手术1例,心脏移植1例。结论:减少心内直视术后出血、渗血是避免术后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的关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二次剖胸手术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 孙振宇顾敏威孙琦张卫民辛定一
-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急性心包填塞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22例胸内吻合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1]。国内外有文献报道吻合瘘发生率3%~5%,死亡率35%~50%[2-3]。1995年1月-2005年12月,作者共行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于胸内吻合手术2058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2例,现报告如下。
- 孙琦孙振宇徐富仁张卫民顾敏威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口瘘
- 肋骨爪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 目的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与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方法:对21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采用纯肽爪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肋骨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引起浮动胸壁合并 AR...
- 孙振宇顾敏威张卫民孙琦赵永
- 文献传递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无术中需转体外循环,无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全部缓解,住院天数12-21d,平均14.53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 孙振宇赵强顾敏威张卫民孙琦赵永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
- 三种食管贲门癌手术疗效总结被引量:1
- 2006年
- 孙振宇顾敏威辛定一张卫民
- 关键词:食管胃吻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比较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胸腔镜组(n=46)和开胸组(n=46),2组患者分别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观察2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开胸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较开胸组缩短(P<0.05),术后VAS评分较开胸组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8.70%)较开胸组(19.57%)低(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
- 赵永孙振宇顾敏威孙琦张卫民瞿伟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