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明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育肥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对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部可培养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的影响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其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
- 张小明马文元吴旭干张庆华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肠道养殖水体
- 瘤背石磺NR1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以及低频声音刺激对其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长期栖息于潮间带的瘤背石磺能感知潮汐来临时产生的低频声音,本研究模拟潮汐的低频声音刺激瘤背石磺,探讨NR1型受体基因在瘤背石磺感应低频声音的行为中发挥的作用。首先通过c DNA末端扩增法(RACE)得到瘤背石磺NR1基因(OrNR1) cDNA全长,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OrNR1基因在各组织以及不同低频声波刺激下神经节中的表达。结果显示,OrNR1基因全长2 434 bp,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357 bp, 3'UTR长184 bp,1 893 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630氨基酸。瘤背石磺OrNR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0.29 ku,等电点为5.93,分子式为C3 153H4 911N833O924S32。OrNR1基因含有信号肽,一个预测的甘氨酸和谷氨酸结合位点,一个跨膜域,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各物种间NR1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瘤背石磺OrNR1基因与加州海兔亲缘关系最高,符合传统形态学分类。qRT-PCR结果显示,OrNR1在瘤背石磺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在神经节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胰腺、腹足,而在口器和背部皮肤中表达量较低OrNR1在频率为200、160 Hz的低频声音刺激下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 Hz的低频声音刺激下2 h后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20 Hz时OrNR1基因表达量受到抑制,不同组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推测该基因在瘤背石磺低频声音感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钱畅肖海明陈锡林张小明张小明沈和定
- 关键词:瘤背石磺基因克隆
- 低氧胁迫对瘤背石磺Toll样受体4、血细胞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瘤背石磺面临低氧环境时固有免疫的应激机制,实验以RACE法对瘤背石磺TLR4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定了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TLR4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分析了血细胞活力和溶菌酶(LSZ)活性、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瘤背石磺TLR4基因cDNA全长共3605 bp,包括编码956 aa氨基酸的2817 bp开放阅读框。系统进化树表明,瘤背石磺TLR4基因与光滑双脐螺TLR4基因的进化地位较为接近。qRT-PCR结果显示,TLR4基因在瘤背石磺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肝脏。低氧胁迫下,各组织中TLR4基因的表达量皆显著上升,其中神经节在4 h时率先达到峰值。此外,血细胞活力、LSZ活性、ALP活性都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OD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波动幅度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了TLR4的生理功能,为探究潮间带生物免疫系统的低氧应激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 肖海明土志涵饶榕城陈锡林钱畅张小明张小明
- 关键词:瘤背石磺低氧胁迫固有免疫
- 育肥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对雄性中华绒螯蟹肠道和鳃部可培养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在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中华绒螫蟹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其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采用不同虾青素含量的饲料(0.00、26.60、41.62、81.37和75.35 mg/kg,分别对应饲料1#-5#)对雄性中华绒螫蟹进行育肥70 d后,利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肠道、鳃及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传统分离和纯化,所得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再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做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在分离获得的106株细菌(登录号:KU570293-KU570368,KU570370,KU570372-KU570383,KU601302-KU6013 16,KU720553)中,92株为优势菌株,其中,肠道、鳃部和水体各29、32和31株。肠道中的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而鳃中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柠檬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养殖水体中可培养优势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饲料2#组肠道中可培养细菌总数最高(1.06×10-8cfu/g);饲料5#肠道中的潜在致病菌数量最低,但其可培养细菌总数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饲料3#组肠道和鳃中潜在致病菌数量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虾青素能够显著影响雄性中华绒螫蟹肠道和鳃中的菌群构成,但对水体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首次对投喂不同含量虾青素饲料的育肥期雄性中华绒螫蟹肠道、鳃及养殖水体可培养的优势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了饲料中虾青素含量以及养殖水体与蟹肠道内可培养细菌之间的联系,为中华绒螫蟹营养免疫和菌群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马文元吴旭干张小明赵庆刘灿龙晓文成永旭张庆华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肠道养殖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