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阳虚病机的代谢组学物质基础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初步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阳虚病机的代谢组学基础,以期科学地阐释阳虚病机主导DR病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DR患者89例,按中医症状分组为无阳虚证组和有阳虚证组,以正常健康者30例作对照,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进行血浆全代谢组学检测,建立DR及正常人的血浆代谢组指纹图谱,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DR各组和正常人的代谢指纹图谱分类结果显示,DR有阳虚证组和无阳虚证组基本分离,较少重叠,结合载荷图,DR阳虚证组与无阳虚组分类的潜在标记物按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17.197,8.28,4.717,15.31,2.277,12.683。结论 DR阳虚证与无阳虚证的代谢组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阳虚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能量代谢致使机体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DR病情进展。
- 罗向霞段俊国李响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阳虚代谢组学
- 一种从体液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标记物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体液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标记物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体液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到代谢组轮廓,建立双重交叉验证筛选模型分析糖尿病人和健康人的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特异性标记物。双重交叉验证筛选模型在外...
- 许国旺李响路鑫
- 基于快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尿液生物指纹表征及其在中药雷公藤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 本研究采用UFLC-MS-IT-TOF方法对灌服雷公藤水提液后大鼠尿液生物指纹进行表征,通过考察大鼠体内的代谢物谱随给药时间及给药剂量的变化,建立了中药雷公藤毒性研究评价方法。
- 张凤霞戴伟东李响许志良路鑫李发美许国旺
- 关键词:雷公藤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尿液分析
- 文献传递
- 一种从体液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标记物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体液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标记物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体液代谢物进行分析得到代谢组轮廓,建立双重交叉验证筛选模型分析糖尿病人和健康人的代谢组轮廓,筛选糖尿病特异性标记物。双重交叉验证筛选模型在外...
- 许国旺李响路鑫
- 文献传递
- DR病情进展与阳虚病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初步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阳虚病机的代谢组学基础,以阐释阳虚病机主导DR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基于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拟定DR阳虚证候调查表,根据阳虚证的有无,采集89例2型DR患者,并依据中医症状分为无阳虚证组和有阳虚证组,统一收集所有观察对象血浆样本,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进行血浆全代谢组学检测,建立DR分期、阳虚证的血浆代谢组指纹图谱,运用OPLS化学计量学统计方法处理各图谱信息,进行组间代谢组学差异分析,建立相应代谢指纹图谱数据库。结果:代谢组学差异分析显示DR有阳虚证组和无阳虚证组基本分离,较少重叠,临床前期和非增殖期基本重叠,而增殖期和非增殖期基本分离,重叠较少;DR有阳虚证与无阳虚证、增殖期与非增殖期之间在代谢组学方面存在差异。结论:阳虚可能影响机体能量代谢致使机体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诱导引起DR增殖性改变的新生血管因子相关基因表达,使DR从非增殖期转化为增殖期,说明阳虚为DR病情发展的关键病机。
- 段俊国罗向霞许国旺李响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阳虚证病机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代谢组学研究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考察DR患者血浆中代谢物浓度的差异,有助于针对不同期DR的发生进展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
- 李响段俊国张凤霞路鑫许国旺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飞行时间质谱微血管病变代谢组学
- 文献传递
- 尿中修饰核苷代谢轮廓分析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尿中修饰核苷代谢轮廓分析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二维液相色谱在线分析系统得到42名正常人和80例肺癌患者尿中修饰核苷代谢轮廓谱,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对所得到的代谢轮廓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尿中修饰核苷代谢轮廓谱分析结合PLS-DA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用于区分正常人与肺癌患者,其模型判断预测值为Q2=0.744。讨论尿中修饰核苷代谢轮廓分析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王文昭赵欣捷李响陈静李方楼许国旺
-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不同产地的川芎挥发油被引量:24
- 2010年
- 建立了川芎挥发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评价了川芎药材的质量。4种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在DB-Petro×DB-17柱系统上实现了明显的族组分分离。从新都市的1个样品中分离出375种组分,其中相似度、反相似度皆大于800的化合物215个;根据质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验证,或参照标准化合物及文献报道,从中定性了43个化合物。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以很好地将4个产区的挥发油样品加以区分,并找出20种差异最大的化合物,其中包括4种苯酞类物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关联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苯酞类物质(如藁本内酯、川芎内酯A和新蛇床内酯)对川芎挥发油样品地区差异的影响最大,其中彭州产川芎样品中苯酞类物质的含量最高。本文通过高分辨色谱技术研究了相邻产地的药物化学组成差异,并将化学指纹及生物学活性相关联,建立了系统的中药质量评价及活性化合物筛选研究模式。
- 王楠张艺李响童应鹏孔宏伟许国旺
- 关键词:挥发油苯酞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