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浓 作品数:11 被引量:483 H指数:7 供职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商业信用能促进中国制造企业创新吗? 被引量:30 2019年 本文认为商业信用对中国制造企业创新的影响可能存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方面。而为进一步明确商业信用的总效应,本文利用2003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收入效应明显大于替代效应,商业信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创新,并且相较于不使用商业信用的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企业开展研发的概率要高5.1个百分点。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不变。此外,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非上市私营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将促进其从事研发活动,而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商业信用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也是推动其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除了继续加大金融系统改革力度、降低私营企业在银行的融资门槛与成本外,还应建立健全全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与社会融资体系,帮助企业有效管控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使商业信用在国内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姚星 杨孟恺 李雨浓关键词:商业信用 全球化、区域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 2024年 本文采用Bergstrand et al.(2015)的研究框架,纳入Anderson et al.(2018)异质性边界拓展,对含有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结构引力模型进行了拓展。通过2000—2014年29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究全球化和区域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流量的影响,并打开了异质性同一地区效应的“黑箱”。研究发现:首先,异质性同一地区效应极大吸收了全球化效应和RTAs效应:在控制异质性同一地区效应的情况下,全球化效应消失,RTAs约为20%。其次,双边天然联系变量作用的呈现波动情况,歧视性贸易成本的作用仍然没有呈现显著下降。最后,异质性同一地区效应显著受到本国制度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在服务贸易中区域贸易协定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为中国的全球化战略提供政策思考。 蒋芊 李雨浓 汪涛关键词:区域贸易协定 外资管制放松如何影响企业非产成品存货调整 被引量:19 2020年 面对外资管制放松及伴随的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国内企业该如何调整生产决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借助2002年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这一准自然实验,从企业供应链决策的角度,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非产成品存货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进入显著提高了企业的非产成品存货,在充分考虑识别假设条件和其他稳健性结果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表明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导致国内企业增加非产成品存货的动机明显提升;②外资管制放松导致的企业非产成品存货增长主要通过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中间品投入增加、市场规模扩张下的产值和销量增加以及价值链关联下的上游企业存货调整三类渠道实现;③外资管制放松对于内陆地区、国有、轻工业及大规模存货行业企业非产成品存货的提升作用更突出。本文为全面评估中国近年来的招商引资政策绩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微观证据,同时对于国内企业如何选择更为优化的生产库存决策应对外资进入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李雨浓 赵维 周茂 朱连明人民币汇率、进口中间品投入与企业出口价格传递效应 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人民币汇率变动更加富有弹性以及全球化产业链的深刻变化,研究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汇率弹性以及进口中间品投入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0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企业主动降低出口产品价格。同时,进口中间品投入的增加会提高企业汇率弹性,导致企业更大幅度地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来应对汇率变动的影响。第二,企业所有制、出口方式、产品技术以及出口目的地等均会影响汇率弹性。第三,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提高了汇率传递效应;相较于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汇率传递效应略高;相较于汇率小幅波动,大幅波动时汇率的传递效应较高。 黄倩 宋鹏 李雨浓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汇率传递效应 外资进入、市场不确定性与本土企业商业信用供给 被引量:6 2023年 商业信用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大规模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冲击,本土企业通过调整和优化商业信用供给有效应对外资风险,更好利用外资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2002年外资管制政策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结合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从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视角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冲击对本土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降低了同行业内本土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在充分考虑识别假设条件和其他稳健性结果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导致本土企业非产成品存货和内部流动性需求增加,是降低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在“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下,本土企业自身的融资约束状况会影响外资进入对其商业信用供给的负向效应,表现为融资约束越高,外资进入的负向效应越大。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通过价值链上下游关联可以提高本土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资进入对同行业内本土企业的负向影响。本文为全面评估中国外资政策绩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微观证据,对于新时期如何规避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激活实体经济商业信用供给机制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颜杰 周茂 李雨浓 陆毅关键词:外资进入 融资约束 人力资本扩张与中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来自高校扩招的证据 被引量:213 2019年 在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借助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出口升级,2000~的部分可由人力资本扩张来解释。(2)升级效应形成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劳动者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技能劳动的"要素集聚"和"技术载体"功能共同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其中,"要素集聚"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引发资源在城市制造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深入到企业层面,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技术载体"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诱发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和更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实现。(3)人力资本扩张对于初始技术基础好、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更为缺乏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准确理解人力资本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周茂 李雨浓 姚星 姚星关键词:人力资本 高校扩招 出口技术复杂度 校企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分析——以“985高校”为例 被引量:46 2018年 校企专利合作是助推高校转型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合作模式。本文采用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985高校"为例,构建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对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高校和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历年高校与企业间专利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就高校而言,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在校企专利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并且清华大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就企业而言,能源型企业在校企合作网络处于重要地位。 李雨浓 王博 张永忠 姚星关键词:校企合作 社会网络 地区产业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合成工具变量的估计 被引量:126 2018年 本文从改善劳动收入份额的角度论证了产业升级增进福利的新途径。聚焦工业部门,围绕技术进步构建了衡量城市产业升级的新指标,并首次结合各城市样本期内初始产业结构和基于全国产业发展总趋势度量的该城市产业发展预测值,构造内生产业升级的合成工具变量,更准确地评估了中国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升级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从影响机制来看,产业升级这一效应是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优化再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从要素层面剖析发现,产业升级增强了对高技能劳动即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依赖,这种劳动收入的技能结构转变通过拉高高技能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从业人数比重及劳动收入,进而提升了劳动报酬总和在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 周茂 陆毅 李雨浓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 共建“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深化——基于沿线国家间的视角 被引量:26 2023年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持续深化互联互通,与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联通不同的是,本文从沿线国家之间联通的更宽视野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深化提供了典型事实和经验证据。本文结合复杂网络分析和双重差分法全面有效评析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之间以“五通”为主要内容互联互通的影响。研究发现:(1)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沿线国家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的构建,具体表现为2014年倡议实施后“五通”网络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密度不断提高、节点联系更加紧密,并且沿线国家联通网络中的中国“桥梁”作用明显。(2)因果效应评估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沿线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程度,这一结论在考虑识别假设条件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效应具有异质性,体现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之间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国家之间,除民心相通以外的其他联通效应均更加突出;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政策沟通、资金融通效应更突出,而收入差距较小的国家之间,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效应更突出;与中国综合距离临近国家之间相较于非临近国家之间,除政策沟通以外的其他联通效应均更加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周茂 武家辉 李雨浓 李丁关键词:互联互通 贸易自由化能否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资源再配置效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倍差法分析 被引量:20 2016年 在"二次开放"的契机下和未来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下,如何提高资源再配置效率,进而提高总量生产率水平,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中国加入WTO这个理想的"自然实验"框架下采用倍差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进口竞争效应对我国资源再配置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在贸易自由化冲击下资源的跨企业再配置过程。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进口竞争效应显著降低了我国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资源再配置效率得到改善;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竞争通过企业的动态调整改善了行业内跨企业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主要体现为,在企业进入退出过程中,在位企业间以及退出企业与在位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明显减小。 杜艳 周茂 李雨浓关键词: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