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江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溧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直肠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肠癌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胃肠
  • 3篇结直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肠肿瘤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蛋白
  • 2篇直肠癌术
  • 2篇直肠癌术后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机构

  • 11篇溧阳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1篇晏江
  • 6篇姚国忠
  • 5篇吴建军
  • 4篇张洪志
  • 2篇李小平
  • 1篇彭宏伟
  • 1篇顾国胜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大医生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白蛋白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血液前白蛋白水平(PA)及白细胞计数(WBC)对胃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15年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胃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清PA和WBC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后SSI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患者术后出现SSI,其中切口感染18例,器官/腔隙感染2例;术后发现并作出SSI诊断的时间为(6.3±1.5)d。感染组与对照组间术前PA及W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PA及WBC在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均出现峰值/谷值,且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5天对照组患者PA及WBC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感染组患者恢复延迟,但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A与术后第3天PA的差值(ΔPA)比术后第3天PA、WBC预测术后SSI的价值更为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ΔPA>87 mg/L是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PA可作为早期预测胃肠癌术后患者发生SSI的敏感指标,进而实现临床的早期干预。
吴建军顾国胜朱初明晏江吴醒
关键词:前白蛋白胃肠癌手术部位感染
术前外周血NL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因乳腺肿块就诊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86例和良性组167例,对两组术前外周血NLR比较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截断值。结果恶性组NLR值高于良性组(2.40±1.12 vs. 2.05±0.93)(P<0.05)。NLR值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为1.713,灵敏度为79.1%,特异度为59.9%,曲线下面积为0.65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高NLR值预示结节恶性可能。
颜歆张洪志晏江彭宏伟吴醒
关键词:乳腺肿块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胃肠损伤的差异及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急性胃肠损伤(AGI)由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ESICM)于2012年正式提出,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了4种类型分级。根据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如肠麻痹、腹泻和呕吐等情况,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急性胃肠损伤一般列入AGIⅠ-Ⅱ级[1-2]。本研究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两种不同途径术后发生AGI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张洪志姚国忠晏江吴醒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在腹外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合并Fournier坏疽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性,69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1年就诊,于2016年3月22日收住溧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既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史1年,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长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本次手术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kPa),心率89次/min,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站立时,右侧腹股沟区见一4.5 cm×4.0 cm×3.5 cm肿块,质软,界清,降入阴囊,可回纳。入院后于2016年3月28日在腰麻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切口红肿,淡黄色渗液明显。
吴建军朱初明晏江黄彧禾吴醒
关键词:右侧腹股沟左旋甲状腺素片甲状腺功能正常
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与局部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与局部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为筛选高危患者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485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访发现肝脏转移75例和局部转移32例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术后二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直肠癌肝脏及局部转移患者在CEA水平、肿瘤位置、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肝脏转移的l、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53.1%、18.8%,局部转移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2.5%、37.5%,(P均<0.05)。结论:直肠癌肝脏转移及局部转移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预后存在差异,局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肝脏转移患者。
张洪志姚国忠晏江吴醒
关键词:直肠肿瘤肝转移局部复发临床病理
预后营养指数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结直肠肿瘤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联系,探讨PNI作为结直肠肿瘤病人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普外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32例经病理确诊结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其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结直肠肿瘤术后的风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价PNI在SSI的预测价值。结果 :43例病人术后出现SSI,其中浅层或深层手术部位感染36例,器官/腔隙感染7例;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NI<48对预测术后SSI的发生具有显著价值(曲线下面积=0.782,灵敏度81.1%,特异度65.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3.42,95%CI:1.22-8.78,P=0.04)和PNI<48(OR=2.35,95%CI:1.20-4.53,P=0.03)是预测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作为简单并有价值的临床指标,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预测SSI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建军朱初明晏江吴醒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结直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
“三线”导向标记在腹腔镜下解剖困难型胆囊三角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三线"导向标记在腹腔镜下解剖困难型胆囊三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3例困难型胆囊三角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术中应用"三线"导向标记解剖困难胆囊三角的效果。结果:63例困难型胆囊三角中胆囊三角区脂肪堆积9例,慢性炎症粘连17例,急性炎性水肿粘连37例,胆管变异3例,血管变异2例。63例患者中成功完成手术61例(96.83%),中转行开腹手术2例(3.17%),其中1例为Mirizzi综合征,1例为胆囊、十二指肠瘘。手术时间23~131 min,平均38.5 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平均21.4 mL。术中均无胆管和血管损伤。术后发生迷走胆漏1例(1.59%),经腹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后治愈。结论:腹腔镜下应用"三线"导向标记解剖困难型胆囊三角可以预防胆管、血管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小平晏江姚国忠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溧阳市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5年11月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年龄(P=0.006)、贫血(P=0.012)、低蛋白血症(P=0.002)、肠梗阻(P=0.003)、手术方式(P=0.005)、手术时间(P=0.007)、肿瘤分期(P<0.001)有关;开腹手术、营养不良及术前合并急性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腹手术、营养不良及术前合并急性肠梗阻等作为预测指标,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可能,利于术前进行合理评估,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张洪志姚国忠晏江吴醒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前清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白细胞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个体化干预治疗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胃癌属于中国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1位,其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及治疗比较困难,因而临床上多以进展期胃癌为主。虽然目前胃癌的综合治疗手段有很多,如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放疗等,但是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性胃癌手术需行胃大部或者胃全部切除,周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手术创伤比较大。患者术前由于肿瘤生长对机体的消耗,营养代谢紊乱等因素影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从而影响术后的恢复。本研究探讨前清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白细胞在胃癌患者围术期个体化干预治疗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吴建军朱初明吴醒晏江
关键词:前清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白细胞胃癌围术期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溧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营养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细胞活性、免疫功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营养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干预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提高患者细胞活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吴建军姚国忠朱初明晏江吴蝶
关键词:免疫功能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营养支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