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食管下段恶性黑色素瘤1例被引量:3
- 2020年
- 病例女,65岁,高血压病史20年,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为阵发性胀痛,于深吸气、夜间、饭后加重,与剧烈活动有关,无吞咽困难。既往无肿瘤病史。上消化道钡餐示:食管下段椭圆形腔内充盈缺损,形态规则(图1)。胸部+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示:食管下段占位,凸入食管腔内,黏膜部分欠清晰,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38 HU,增强后中度强化,CT值约70 HU(图2~5)。
- 刘志健耿婷婷高素美
- 关键词:黑色素瘤食管肿瘤
- 甲胎蛋白阳性胰腺肝样腺癌一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患者男性,61岁。糖尿病病史10年余,应用胰岛素,高血压8年余,否认心脑血管病史,无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无手术史。患者7天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一肿物,无明显疼痛不适,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等伴随症状。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大小约13.0cm×8.0cm×5.0cm肿物,质硬,移动度差。
- 刘志健耿婷婷高素美董光
- 关键词:甲胎蛋白阳性肝样腺癌胰腺传染病史巩膜黄染伴随症状
- 局灶性肝紫癜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局灶性肝紫癜(FPH)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肝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其中2例同时行MRI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CT及MR平扫以及强化特征等。结果: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52.8±9.9)岁;5例为单发病灶,1例有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右叶5个,肝左叶2个;边界模糊6个,边界清晰1个;平均直径(长径与短径之和的平均值)9.5~23.0mm,均值(15.5±5.3)mm。CT平扫:病灶均呈略低密度,平均CT值为(44.3±13.0)HU,邻近肝实质平均CT值为(57.3±7.3)HU,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病灶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4个呈均匀轻度强化,2个呈离心性强化,1枚呈轻度环形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平均CT值分别为(58.0±9.7)和(80.4±15.9)HU,邻近肝实质分别为(75.9±9.4)和(102.3±10.4)HU,两期图像上病灶与邻近肝实质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病灶在MR平扫T2WI上呈稍高信号,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结论:局灶性肝紫癜的主要CT表现为肝内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
- 刘志健耿婷婷王明亮罗荣奎董光耿海曾蒙苏
- 关键词:肝脏疾病
- 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出现的肝紫癜与肝转移瘤MRI特征比较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比较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肝紫癜和肝转移瘤MRI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33例胃肠道腺癌患者资料,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56.0±9.8)岁。33例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肝紫癜11例,肝转移瘤22例。两组均行MRI平扫+增强,对比两组病灶的形态、边界等,病灶平扫信号及动态增强特征等。测量肝紫癜和肝转移瘤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11例肝紫癜患者共14个病灶,10个病灶边界模糊,4个边界清晰;22例肝转移瘤患者共31个病灶,26个边界清晰,5个边界模糊。两组患者的病灶边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紫癜病灶(11个)ADC值高于肝转移瘤病灶(29个),肝转移瘤病灶ADC值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14个肝紫癜病灶中,10个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4个病灶呈持续性明显强化。31个肝转移瘤病灶,28个病灶呈环形强化,3个呈"快进快出"式强化。结论胃肠道腺癌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肝紫癜病灶边界模糊,弥散不受限,呈渐进性强化,MRI表现有助于肝紫癜与胃肠道腺癌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 刘志健耿婷婷王明亮罗荣奎董光耿海曾蒙苏
- 关键词:胃肿瘤结直肠肿瘤肝转移瘤
- 局灶性肝紫癜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
- 2019年
- 肝紫癜( peliosis hepatis, PH)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组织学上以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充满血液的囊腔为特征,常与肝窦相通[1]. 目前 PH 的18 F-脱氧葡萄糖( fluorodeoxyglucose, FDG) PET/CT显像特征尚不明确,本文对此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
- 刘志健耿婷婷王明亮董光耿海曾蒙苏
- 关键词:肝脏良性病变紫癜FDG局灶性显像特征
- AFP阴性肺肝样腺癌1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患者男,59岁.12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就诊.胸部CT平扫及增强示右肺上叶占位,边界光滑,局部与临近胸膜关系密切(图1);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动脉期实质内见小斑点状强化,延迟后仍见小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图2).热休克蛋白、NSE、Cyf11、CEA阴性,未查AFP.
- 刘志健耿婷婷董光方龙江高素美
- 局灶性肝紫癜的磁共振表现及扩散特征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局灶性肝紫癜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扩散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局灶性肝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图像。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特征、病灶内有无血管影,以及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等。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周围正常肝实质ADC值,比较两者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有无肿瘤化疗病史,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病灶的MRI征象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9例患者共24枚病灶,肝右叶22枚、左叶2枚;边界模糊,平均径为7.5~72.0(24.4±17.2)mm。21枚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1枚呈稍高信号,2枚呈等信号;24枚病灶T2WI均呈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511±0.415)×10^-3 mm^2/s,邻近正常肝实质平均ADC值为(1.769±0.690)×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20枚病灶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4枚病灶呈持续性明显强化;9枚病灶内可见点条状血管影,8枚病灶伴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有肿瘤化疗病史组病灶大小平均径[7.5~38.5(17.6±9.8)mm]<无肿瘤化疗病史组的病灶[9.0~72.0(33.8±21.2)mm],两组间病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灶性肝紫癜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帮助疾病诊断。
- 刘志健姚家美王明亮耿婷婷董光曾蒙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