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国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25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病理
  • 3篇免疫组化
  • 3篇病理学
  • 2篇蛋白
  • 2篇增生
  • 2篇前列腺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基因
  • 2篇癌组织
  • 2篇P16
  • 2篇肠腺
  • 2篇大肠
  • 2篇大肠腺癌
  • 1篇凋亡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25...
  • 5篇解放军254...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军事医学院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北辰区...
  • 1篇天津市第二中...

作者

  • 15篇魏国红
  • 12篇孙智才
  • 3篇刘嵘
  • 3篇张桂芬
  • 2篇张彤
  • 2篇梅兴明
  • 2篇梁智敏
  • 1篇王洪辉
  • 1篇张航
  • 1篇叶明福
  • 1篇刘艳华
  • 1篇刘嵘
  • 1篇李玉魁
  • 1篇李玉魁
  • 1篇汪宁
  • 1篇东楠
  • 1篇尤嘉琮
  • 1篇张桂芬
  • 1篇张桂芬
  • 1篇张桂芬

传媒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腺癌中nm23和P^(16)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1997年
应用LSAB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和多重肿瘤抑制基因P^15在大肠腺癌由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m23基因在大肠腺癌中呈现低表达,阴性率为74%(58/78)。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病灶表达阴性率为85%(40/47);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阴性率为58%(18/3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nm23表达与大肠腺癌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15基因在大肠腺癌表达阳性率为49.2%(33/67),明显低于正常粘膜(78.9%),且随大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和P^15基因在大肠腺癌表达的不同程度与肿瘤的转移、浸润、分化程度有关,可望这二种抑癌基因从不同作用机制上成为早期识别大肠腺癌性状的指标。
张桂芬刘嵘孙智才魏国红
关键词:大肠腺癌NM23P^16基因表达
Bcl-2家族蛋白和乙肝病毒x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4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探讨了Bcl-2家族中七种基因(包括促凋亡基因Bak、Bad、Bid、Bax和Bcl-xs及抑凋亡基因Bcl-2、Bcl-w)和乙肝病毒三种抗原(包括HBsAg、HBcAg和HBxAg)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HBsAg、HBcAg和HBxA的阳性率分别为58.8%、26.5%和76.5%、Bcl-2七种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8.8%(Bak)、55.9%(Bad)、44.1%(Bid)、41.2%(Bax)、29.4%(Bcl-xs)、35.3%(Bcl-w)和41.2%(Bcl-2)。这七种Bcl-2蛋白的表达均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多呈弥漫性分布,少数阳性颗粒呈散在性分布,研究发现,Bcl-2家族中抑凋亡基因Bcl-w和Bcl-2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张晓东东楠叶丽虹殷丽辉汪宁张航尤嘉琮王洪辉沈中阳孙智才魏国红梅兴明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乙肝病毒X蛋白BCL-2家族免疫组化
前列腺癌组织中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为探讨前列腺癌(PCa)细胞转移的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34例PCa组织中对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表达,计数微血管(MV),发现PCa组织中MV数显著高于BPH组(P<0.01),浸润性PCa组MV数明显高于局限性PCa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MV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未分化PCa组MV数显著高于高分化组及低分化组(P<0.05),提示肿瘤血管生成与PCa分期、分级密切相关,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
李月明李玉魁张桂芬孙智才魏国红揣文香郭敏茹张秘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计数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SLE等疾病诊断的意义
1998年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SLE等疾病诊断的意义孙智才魏国红张桂芬刘嵘刘艳华(解放军第254医院病理科,天津300142)皮肤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对红斑狼疮(LE)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我们从1983年1996年,应用DIF法对...
孙智才魏国红张桂芬刘嵘刘艳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直接免疫荧光
对组织处理中苯类试剂功用的再认识被引量:7
2009年
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技术理论上认为,苯类试剂应用于组织块脱水和浸蜡的中间过渡阶段,因其使组织变得透亮,将这一作用称为透明。而透明作用会导致组织收缩、变硬、变脆,故须严格控制这一过程的作用时问。本文基于分析苯类试剂的功用及苯类相关化学物理性质,对其在组织处理中的功用提出了新认识。
赵宝忠魏国红王开伟
关键词:二甲苯脱脂
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被引量:1
2002年
李月明李玉魁孙智才魏国红
关键词:病因
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在卵巢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2001年
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人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和良性囊腺瘤中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 p16和 cy-clin D1的表达和意义。结果表明 ,在卵巢囊腺癌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5 % ,明显低于良性囊腺瘤 (95 % ) ,染色强度大部分为弱阳性或阳性 (+ )。 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80 % ,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 (2 5 % ) ,染色强度大部分为阳性 (+ ) ,强阳性 (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卵巢囊腺瘤恶性程度的降低而升高。cyclin 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卵巢囊腺瘤恶性程度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 p16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而 cyclin D1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这一细胞增殖调控机制 。
孙智才魏国红刘嵘张彤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P16CYCLIND1基因蛋白
新型病理组织块石蜡包埋金属模具的设计
2010年
赵宝忠魏国红方立环
关键词:组织蜡块
原位DNA末端缺口标记染色的体会与改良
1999年
刘嵘张桂芬魏国红孙智才
关键词:原位细胞凋亡
大肠腺癌中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 D_1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1997年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人大肠腺癌中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因子p16和cyclinD1的表达和意义。结果表明,在良恶性细胞p16蛋白表达均位于细胞浆,CyclinD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在大肠腺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9.2%,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粘膜(789%),染色强度大部分为弱阳性或阳性(+)。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粘膜(28.9%),染色强度大部分为阳性(+),强阳性(++)。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大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与淋巴结转移无关。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p16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cyclinD1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这一细胞增殖周期调控机制,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张桂芬刘嵘孙智才魏国红
关键词:腺癌细胞增殖大肠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