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融
-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与文化环境被引量:1
- 2004年
- 教育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全社会对社会变革的高度敏感和危机意识以及人才评价标准的变化。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是教育创新顺利实施的外部条件和重要保证。随着教育创新的内在动力的不断增强和创新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善 。
- 李融
- 关键词:教育创新内在动力文化环境创新文化
- 强化主体意识 优化创新环境
- 2001年
-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要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政府和社会要为实现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转变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竞争环境、产学研合作环境和优秀企业家成长环境。
- 李融
-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环境
- 对我国教育创新不足的几点思考
- 2002年
- 教育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教育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全社会对社会变革的高度敏感和危机意识。目前我国教育创新不足有历史上社会变革和体制变革方面的原因,也有缺乏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原因。
- 李融
-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基础教育教育模式素质教育
- 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论要
- 2002年
-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成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本课题讨论依托成都中心城市的优势,建立以成都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成长壮大的若干对策思路要点。
- 路小昆孙英李融
-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区域经济
- 增强成都科技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 2003年
- 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科技中心,不乏科技创新资源。但资源配置的机制不活与途径不畅,制约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充分发挥。本文按照“三个转变”的思路,探讨运用市场机制充分激活并有效地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提高成都的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
- 路小昆李融孙英
- 关键词: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