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鑫

作品数:12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单核
  • 4篇细胞
  • 3篇生长激素
  • 3篇淋巴
  • 3篇内皮
  • 3篇激素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人生长激素
  • 2篇生长激素缺乏
  • 2篇生长激素缺乏...
  • 2篇体外
  • 2篇缺乏症
  • 2篇肿瘤
  • 2篇重组人生长激...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内
  • 2篇淋巴管内皮
  • 2篇淋巴管内皮细...

机构

  • 11篇山东大学
  • 5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山东杏林科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军区青岛...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血液中...
  • 1篇山东英才学院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12篇李鑫
  • 4篇田铧
  • 4篇班博
  • 4篇王世坤
  • 3篇陈汉文
  • 2篇张肇林
  • 2篇张艳红
  • 2篇邵倩
  • 2篇王雪颖
  • 2篇孙海玲
  • 2篇张立平
  • 2篇梁艳红
  • 1篇房云海
  • 1篇吕顺增
  • 1篇张向红
  • 1篇孙冰
  • 1篇宋涛
  • 1篇惠光艳
  • 1篇李改丽
  • 1篇王曦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β及其Ⅰ型受体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 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王曦张西京李鑫段小莉李改丽鞠躬王百忍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颈动脉体原位分子杂交免疫印迹法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引发肿瘤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后,与肿瘤发生相对危险度、肿瘤死亡率以及再发肿瘤发生相对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NKI、CBM、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应用rhGH治疗GHD后与肿瘤相关性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资料收集、质量评价、数据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后,肿瘤的发生风险无增加,两者无相关性(RR=0.76,95%CI为0.59~0.90,P<0.05)。应用rhGH治疗后,GHD组发生肿瘤的死亡率与预期死亡率相比,结果无统计意义,说明rhGH并不增加肿瘤患儿的死亡率(SMR=0.90,95%CI为0.77~1.05,P>0.05)。但是对于既往患有肿瘤的患者,应用rhGH后,可以使再发肿瘤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危险性增加1.3倍(RR=2.30,95%CI为1.61~3.27,P<0.05)。结论 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后,肿瘤发生相对风险及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但是再发肿瘤的危险性增加1.3倍。
李鑫班博乔建敏陈汉文郑成然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
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量表在矮小症中的信效度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考核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量表在矮小症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量表调查入组的580名儿童青少年及其主要监护人,回收有效问卷557份,其中矮小症者138人,非矮小症者419人。结果:量表有效回收率达96%,条目缺失率低;量表总分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各维度介于0.7到0.83之间,代评量表总分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各维度介于0.74到0.87之间;自评与代评量表总分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86,0.85,各维度均在0.8以上;自评与代评量表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之间的相关较强,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较弱;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为自评量表χ2/df=3.27,RMSEA=0.06,NFI=0.83,TLI=0.84,CFI=0.87,IFI=0.87;代评量表χ2/df=3.95,RMSEA=0.07,NFI=0.85,TLI=0.87,CFI=0.88,IFI=0.88。结论:儿童生存质量核心通用量表有较好可行性,信度及效度,适用于鲁西南地区矮小症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评价。
乔建敏班博李鑫陈汉文邵倩
关键词:信度
内皮微粒促进单核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内皮微粒对单核细胞介导的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超速离心法获取上清中的微粒;将内皮微粒与THP-1细胞株共培养,运用PCR和ELISA检测THP-1细胞株中VEGF-A的表达情况;将内皮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或者经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放入Transwell小室内分隔培养,用WST-1试剂盒检测内皮细胞增殖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皮微粒刺激的THP-1细胞株表达VEGF-A mRNA的量升高,VEGF-A蛋白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增殖实验显示,与原始单核细胞共培养或者与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共培养,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增殖;与内皮微粒激活的单核细胞共培养的HUVECs比与原始单核细胞共培养的HUVECs增生明显。结论:内皮微粒能促使单核细胞分泌VEGF-A,并促进单核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增生,参与新生血管形成。
王世坤张立平马凤英田铧张华张向红王立言李鑫
关键词:VEGF-A血管新生
矮小症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与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矮小症患儿生长激素受体外显子3多态性与重组人生长激素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NKI、CBM、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Turner综合征、小儿胎龄儿的相关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资料收集、质量评价、数据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5.3软件以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rhGH治疗1年后,d3-GHR基因型身高生长速度明显高于GHRf1型,(MD=-0.75,95%CI(-0.96,-0.55),P<0.00001);而d3-GHR基因型身高标准差积分也同样高于GHRf1基因型(MD=-0.1 0SDS,95%CI(-0.18,~0.01),P=0.04)。结论在短期治疗中,d3-GHR基因型与rhGH助长效应具有一定相关性。
李鑫班博乔建敏张艳红陈汉文王盼盼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META分析
单核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英文)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有研究报道,在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因子诱导下,单核细胞能够转化成血管内皮细胞;而在体外条件下,单核细胞能否转化成淋巴管内皮细胞,至今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单核细胞在炎症环境中转分化成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细胞培养基培养,然后分别用纤维连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24h。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对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Podoplanin、Prox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以及内皮细胞抗原vW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单核细胞在诱导之前,对LYVE-1表达阳性,对Podoplanin、Prox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W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经上述因子刺激后,单核细胞对Podoplanin、Prox-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阳性,vW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仍呈阴性。提示纤维连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均能有效刺激单核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标志物。
梁艳红张肇林田铧王长明王世坤李鑫宋涛
关键词:单核细胞转分化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
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CR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乳头状癌标本中CCR7的表达。结果:CCR7在30例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7%(17/30),其中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2.3%(12/13),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R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CR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案的选择及药物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华田铧吕顺增邹知耕王雪颖王世坤李鑫房云海
关键词:CCR7甲状腺肿瘤淋巴结转移
TNF-α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缺血组织黏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炎性因子TNF-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黏附分子表达及其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影响,探讨运用较少剂量的TNF-α诱导骨髓MSCs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其向肝缺血组织迁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MSCs,检测其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干细胞标志物变化;取最佳浓度(10ng/mL)的TNF-α刺激MSCs,DiI标记后移植到肝脏缺血损伤的大鼠,检测大鼠肝功能,并取肝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组织中的MSCs。结果:1)MSCs受TNF-α刺激后,黏附分子VCAM-1表达升高,其表面干细胞标志物没有明显改变;2)10ng/mLTNF-α预刺激后,植到大鼠损伤肝组织内的MSCs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小浓度的TNF-α能够增强MSCs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且不影响大鼠骨髓MSCs干细胞的特性。大鼠体内实验证明TNF-α能促进MSCs的黏附,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张肇林梁艳红田铧肖琼王世坤李鑫王雪颖田广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黏附分子肝脏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能否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单核细胞,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GM-2和体外诱导培养单核细胞,分别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对淋巴管内皮标志物VEGFR-3、Podoplanin、LYVE-1、Prox-1和内皮共同标志物vWF、VEGFR-2的表达。结果经过诱导培养后的细胞呈纺锤形或多角形,表达VEGFR-3、LYVE-1、Prox-1、Podoplanin和vWF,弱表达或者不表达VEGFR-2。结论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分化为淋巴管内皮样细胞。
李鑫梁艳红韩学锋邵英丁海玲张立平
关键词:淋巴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体外研究
287例垂体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垂体功能评估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前、术后垂体功能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与术后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及随访评估。结果 287例垂体瘤患者中无功能型腺瘤128例(44.6%),功能型腺瘤159例(55.4%),其中泌乳素瘤54例,生长激素瘤53例,促性腺激素瘤40例,促肾上腺激素瘤6例,多激素腺瘤3例,促甲状腺腺瘤3例;各类垂体瘤均以头痛、视力下降等肿瘤压迫症状为主,其次为各类垂体瘤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症状,如停经-泌乳-不孕、肢端肥大、库欣综合征等;泌乳素瘤患者男性比例(29.63%)低于女性(70.37%),促性腺激素瘤患者男性比例(72.50%)高于女性(27.50%)(P<0.05);肿瘤全切者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5.79%)及多尿、尿崩发生率(27.13%)低于肿瘤非全切者(32.50%、50.00%)(P<0.05);术后垂体功能减退与术前垂体功能减退呈正相关(r=0.366,P=0.001);术前有垂体功能减退者119例,术后33例改善;术前无垂体功能减退而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者59例;术后出现腺垂体功能减退者145例,其中甲状腺轴功能低下者65例,肾上腺轴功能减低者80例,性腺轴功能低下者48例。结论不同类型垂体瘤特点各异,术后垂体功能减退与术前垂体功能减退呈正相关,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高,需要定期随访评估。
陈汉文孙冰孙海玲张丽李鑫乔建敏
关键词:垂体瘤垂体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