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艺术
  • 2篇艺术品
  • 2篇山水
  • 2篇山水画
  • 2篇晚明
  • 2篇小说
  • 1篇代文
  • 1篇雕刻
  • 1篇雕刻家
  • 1篇雕塑
  • 1篇雕塑风格
  • 1篇雕塑家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敦煌学
  • 1篇新作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模式
  • 1篇艺术家
  • 1篇印本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1篇李娜

传媒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小说评论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雕塑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死亡的文学意义——简评西元中篇小说《死亡重奏》
2014年
西元的《死亡重奏》(《钟山》2015年第一期)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战争小说,它的主题和战争一样,都是死亡。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连队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故事,人在阵地在,这在中国的战争故事中本很常见。但《死亡重奏》对死亡的描写与叙述,不仅具有场面的惨烈感,而且具有死亡的纵深感。死亡重奏,因此具有了巨大的审美意义。"死亡"在西元这里似乎已脱尽了兴亡沧桑,隔离开了人伦情感,主体化、人格化了;正因为如此,
李娜
关键词:重奏中篇小说文学意义战争小说抗美援朝战争
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被引量:5
2013年
自明代万历时期始,出版业迎来了从质量印刷到数量印刷的转变。为了与趣味粗俗的大众流行出版物相区别,文人雅士积极设计刊刻将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书籍,视觉的愉悦感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重点。除了以个性化的书法摹写替代标准化的印刷字体之外,晚明士人在设计刊刻书籍时还特别注重图像的视觉感染力。原本被认为是通俗之作的插图书籍到了晚明时期开始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雅玩",而多色套印技术的发展则为追求点缀淋漓的视觉效果提供了可能。以《湖山胜概》为代表的精美杰作向世人宣告了书籍作为独立艺术品的存在。
李娜
关键词:晚明出版文化
《湖山胜概》与晚明西湖的艺术风尚被引量:5
2011年
晚明杭州的印刷业十分发达,出现了各式各样与西湖旅游相关的出版品。正是这些图文并茂的旅游导览手册勾起了人们强烈的旅游欲望。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明代万历年间彩色套印孤本《湖山胜概》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对这部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意外地发现了一部同样名为《湖山胜概》的彩色套印本。这究竟只是命名的偶然巧合,抑或两部书之间另有联系?通过对这两部书中诗文内容、插图技巧、作者身份及其他细微线索一一的考证,答案渐渐揭晓。随着这一抽丝剥茧过程的深入,晚明西湖畔艺术生活的画卷也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李娜
关键词:旅游
写其恍惚:论李流芳的西湖山水画风格被引量:1
2012年
西湖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母题,自北宋起不同时代的画家都试图用笔墨再现西湖的风韵。晚明嘉定画家李流芳一生创作了大量西湖山水画,其"不求形似"的绘画风格反映了晚明文人画家在熟谙山水画史基础上对艺术语言的自觉选择。本文将他的画作置于一个历史坐标中加以分析,这个坐标的纵轴是宋、元、明三代的西湖山水画,横轴则是与李流芳同时期的其他表现西湖风景的作品。这一坐标的构建使读者不仅能对图像再现西湖的历史有简要的认识,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以李流芳为代表的晚明西湖山水画的特点。
李娜
关键词:晚明
论《小姨多鹤》中两位女性人物塑造的优缺点被引量:2
2009年
多鹤、朱小环是小说《小姨多鹤》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主人公。她们相互陪伴着走过了几十年,她们互相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甚至同化着对方。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女人相互影响的关系,探讨这部小说人物塑造上的优缺点,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李娜
关键词:同化
文徵明《楼居图》考——兼论明代文人的生活志趣被引量:3
2015年
以园林为题材的绘画在明代颇为盛行,而文徵明为友人刘麟绘制的《楼居图》则是一幅特殊的园林绘画。图中所绘的是一座"神楼",它存在于意念,而非现实之中。本文通过对《楼居图》赠予对象、创作情境以及图式来源的考察,揭示出这是一幅观念相当"先进"的图画,它是对当时江南造园之风的一种反叛,从中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理念。现实中的园林耗费甚多,却终会消亡,而用笔墨营造的"纸上园林"却可以长久流传。有了这幅《楼居图》,现实中未能达成的梦想在艺术里达成了,现实中未能建起的居所在艺术中永久屹立。
李娜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的评论及研究
2011年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中对于不同写本的书法风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形式构成进行细微描述,关注到了包括点画、结字、章法等在内的笔势结构以及运锋、墨法等笔法的使用。作者不仅注意到了这67部南朝写本的一些共同特征,也将它们各自的独特风格描绘了出来。
李娜
关键词:敦煌学书法艺术
论《历代名画记》中的画作传奇模式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从轩辕至唐代会昌年间372名画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其中一些著名的画家如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杨子华、韩幹等都留下了有关其画作的神奇故事。这些旨在渲染画家非凡创造力的传奇虽林林总总,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强调画作与被画者相似性的"疑其真"模式和强调画作与被画者同一性的"能通神"模式。然而,自中唐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随着文人进入画坛并主宰艺术活动,中国绘画不断向凝聚着士人精神的"艺"靠近,而与炫耀技巧的"术"逐渐远离,《历代名画记》中常见的这两类传奇模式也走向了衰落乃至消亡。
李娜
关键词:《历代名画记》叙事模式
毕飞宇的短篇小说“道”——以短篇新作《虚拟》为例
2014年
长篇小说如今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而中短篇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几乎成了被忽略的文体,大有衰落之势。大概是众多写家认为短篇小说难以引起关注,“投人”(大家公认短篇小说难写)与“回报”不成比例;短篇小说对作者的才情与技巧要求更高,大多数作者其实难以胜任此道:这两点是短篇数量与质量双双走低的重要原因。
李娜
关键词: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借好者之癖以不朽”:艺术品的收藏与流通--以李流芳西湖山水画题跋为例
2013年
李流芳(1575—1629)是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及书画艺术家,与娄坚、程嘉燧、唐时升合称“嘉定四先生”。他一生酷爱旅行,最为钟情的始终是西湖的云山烟水。在晚明的画家中他无疑是对描绘西湖风景抱有最大热情的一位。
李娜
关键词:山水画艺术品题跋收藏艺术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