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勇

作品数:22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血管
  • 10篇痉挛
  • 8篇血管痉挛
  • 8篇颅内
  • 7篇颅内动脉
  • 7篇脑血
  • 7篇脑血管
  • 7篇脑血管痉挛
  • 6篇动脉瘤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5篇颅内动脉瘤
  • 5篇出血
  • 4篇血管成像
  • 4篇迟发
  • 4篇迟发性脑血管...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三维CT血管...
  • 3篇破裂急性期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1篇温州市第三人...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2篇王勇
  • 11篇杨运俊
  • 10篇谭显西
  • 10篇钟鸣
  • 9篇陈伟建
  • 9篇张浩
  • 9篇童凌云
  • 8篇缪一艇
  • 5篇邹诣
  • 5篇刘伟
  • 4篇郑匡
  • 4篇诸葛启钏
  • 3篇蔡葵
  • 3篇马学通
  • 3篇段玉霞
  • 3篇马为众
  • 2篇吴恩福
  • 2篇吴昊
  • 2篇王小同
  • 2篇吴浩

传媒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Neuros...
  • 1篇2007浙江...
  • 1篇2009年浙...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狭窄治疗中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
目的:研究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基底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经常规造影证实椎基底动脉狭窄并决定接受治疗的6例患者,术前经3天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在全麻下经右股动脉以 Seldinger 技术置入6F 血管鞘...
缪一艇童凌云马学通张浩王勇马为众吴昊蔡葵
文献传递
急诊CTA在颅内动脉瘤出血伴脑疝显微手术前应用价值
目的术前CTA检查,明确疑似颅内动脉瘤出血的诊断,提供颅内动脉瘤部位、方向、大小,利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减少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21例自发性脑出血并术前CT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大脑中动脉10例(M1段2例...
童凌云缪一艇张浩王勇张华暹邹诣
关键词:脑疝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血管内治疗(附29例)
目的:总结2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则行GDC栓塞。全部病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72小时内...
童凌云缪一艇张浩王勇吴浩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三维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间,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128例患者,在CT平扫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使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螺旋CT扫描仪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1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3D-CTA后处理图像与DSA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3D-CTA和DSA共同证实发现112例患者有13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为1.1~28mm,其中单发动脉瘤97例,多发15例33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在112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111例125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2例26个动脉瘤(10例各2个动脉瘤,2例各3个动脉瘤)。在DSA检查的117例中,动脉瘤患者107例(5例未行DSA,3D-CTA后直接手术),DSA发现其中104例122个动脉瘤,显示多发动脉瘤15例(12例2个动脉瘤,3例3个动脉瘤)。112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以完全替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诊断。
陈伟建杨运俊王勇钟鸣谭显西诸葛启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伟建杨运俊钟鸣谭显西诸葛启钏段玉霞王勇
项目组从2003年至今完成了4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CTA检查,是目前国内这方面CTA应用的最大样本。该项目全部病例均先行CTA,后行DSA或手术证实,并经统计学处理。研究证明CT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准确性、敏感度...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急性期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等。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
童凌云缪一挺张浩王勇吴浩马学通马为众蔡葵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
文献传递
Wingspan支架与冠脉支架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Wingspan组和冠脉球扩支架组,并给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 Wingspan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和1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ngspan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0分钟和102分钟,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缪一艇王勇张浩邹诣童凌云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脑血管痉挛的检测方法被引量:13
2007年
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常用于研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尽管DSA是评价脑血管痉挛的“金标准”,但DSA在小动物上实施难度较大,所以探索一种新的脑血管痉挛的评价方法显的十分重要。我们应用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比观察了CTA与DSA对日本大耳白兔基底动脉直径的测量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王勇钟鸣谭显西杨运俊陈伟建
关键词: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日本大耳白兔枕大池血管成像技术
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3例,按入路血管分为肱动脉组(5例)和股动脉组(18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手术时间、X射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达到90min以及60min(P<0.05);但肱动脉组无并发症发生,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11%(P<0.05)。结论:经肱动脉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选择入路之一。
缪一艇王勇张浩邹诣童凌云
关键词:椎动脉肱动脉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兔基底动脉痉挛模型的动态评价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显示兔基底动脉的结果,为建立兔脑血管痉挛(CVS)动物模型奠定新的评价方法。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5只,分为对照组(5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20只),制备模型。按25mg/kg氯胺酮加复方氯丙嗪针肌注麻醉后,经耳后中央静脉穿刺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Omnipaque300mgI/ml)。使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多层面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兔基底动脉扫描,视野(FOV)9.6cm,图像后处理工作站ADW4.2版本,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5只大耳白家兔行基底动脉MSCTA检查,成功率达100%;根据MIP测得实验兔SHA前基底动脉长径平均17.2mm,横径平均1.56mm;VR测得实验兔SHA前基底动脉长径平均17.0mm,横径平均1.30mm;本实验同时获得了SHA后兔基底动脉痉挛的动态变化。结论:MSCTA是动态评价活体动物CVS模型的新方法。
陈伟建王小同杨运俊谭显西钟鸣王勇诸葛启钏
关键词:基底动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